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8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南亞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生活的家園。然而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南亞一些地方的夏季熱浪將會“超過人類能夠存活的上限”。
這項由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銀順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法提赫·埃爾塔希爾等人合作完成的研究説,如果不大幅減排,按現有趨勢看,只要再過幾十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一些地區將會遭遇“超過致命水平”的熱浪襲擊。為這一地區提供大部分糧食供給的恒河與印度河流域尤其堪憂。
研究人員指出,炎熱天氣的致命影響,不僅來自溫度,也來自濕度,即所謂“濕球溫度”。高濕球溫度意味着人體散熱困難,難以維持正常的身體溫度。當濕球溫度達到35攝氏度,人類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將只能活幾個小時。
目前的濕球溫度記錄顯示,在過去幾十年中,全球很少有地區的濕球溫度曾達到31攝氏度以上。然而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如果不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南亞大部分地區的濕球溫度將接近35攝氏度的人類存活上限水平,尤其印度北部、孟加拉國等地的濕球溫度甚至會超過35攝氏度;在年平均濕球溫度為31攝氏度環境下生活的南亞人口比例會從目前的零增至2100年的30%。
而如果世界各國遵守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到2100年生活在年平均濕球溫度為31攝氏度環境下的南亞人口比例為2%。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對應對氣候變化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採取緩解措施,我們將有希望避免這些預測的嚴重後果,它們並不是無法避免。”埃爾塔希爾在一份聲明中寫道。
近幾十年來,南亞致命熱浪的發生頻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比如,2015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第五大致命熱浪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導致約3500人死亡。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戰狼2》燃爆銀屏,國人紛紛感嘆大國自信
2017-08-04 08:35:17
-
【圖片有獎徵集】內蒙古絕美風景你見過多少?
2017-08-02 10:50:08
-
共有産權——北京樓市又放大招會有哪些影響
2017-08-04 11:24:25
-
暑期減負,如何走出“越減越負”的困境?
2017-08-04 08:49:05
-
好消息!30省産假延長,有地方竟然可以休一年
2017-08-04 11:24:25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