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200余份細菌戰實驗報告為日軍細菌戰再添新證
2017-07-07 16:08:05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哈爾濱7月7日電(記者鄒大鵬 王建)在全面抗戰爆發80周年之際,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美日俄四國保存的七三一檔案調查研究及綜合利用”課題組向新華社記者獨家披露了233篇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戰實驗的研究報告。課題組專家&&,這批檔案為揭露侵華日軍違反國際公約發動細菌戰提供了新證據。

  據課題組主持人、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介紹,這些研究報告曾保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及日本其他民間機構。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主要來自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陸軍軍醫學校、陸軍省醫務局和日本的高等醫學院校。

  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七三一問題國際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彥君説,從研究範圍來看,對鼠疫菌、霍亂菌、傷寒和副傷寒菌、結核菌、鼻疽菌、炭疽菌等七種細菌研究的頻率較高,研究報告數量達到112篇。特別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為加大對鼠疫菌和霍亂菌研究力度,專門設置了鼠疫研究班和霍亂研究班,僅鼠疫菌研究報告就達19篇。

  從研究人員構成情況來看,從陸軍軍醫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到尉官等各個層級,又有知名大學教授以囑託身份參與其中。涵蓋了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日本醫學界、細菌學界、微生物學界的知識分子和醫學精英。

  楊彥君説,侵華日軍進行細菌研究、實驗和生産違背了國際公約,是反人類、反文明的暴行,日本醫學界精英群體參與細菌實驗、人體實驗並準備細菌戰,從某種意義上更反映出軍國主義影響下的日本拋棄了醫學倫理和道德準則,完全服從於日本陸軍省,服務於對外軍事侵略戰爭。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和陸軍軍醫學校等不僅對多種細菌進行了研究與實驗,還對細菌培養基和培養液開展了研究,這是為大規模準備細菌戰而開展的細菌戰劑和治療血清的準備性研究。據了解,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專門設有細菌生産部,從事鼠疫、炭疽等細菌的批量生産。

  金成民説,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和陸軍軍醫學校作為陸軍省直轄下的軍事醫學機構,對烈性傳染病鼠疫、霍亂、炭疽菌的研究次數多、研究領域廣、研究程度高,並對細菌培養基和培養液同樣開展了深入研究與實驗,顯示出其最終目的完全是為了日本準備細菌戰和戰時軍事醫學服務。

  據了解,1932年至1945年,以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為核心的侵華日軍各細菌部隊進行了大規模的動物實驗、植物實驗、人體實驗和野外實驗等,對鼠疫菌、炭疽菌等50余種細菌開展實驗與研究。自1939年諾門罕戰役開始,侵華日軍實施了大規模的細菌作戰,範圍遍及我國內蒙古、山東、浙江、湖南、雲南等地,造成至少20萬人傷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波蘭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波蘭
    工作居家兩相宜 機器人展會顯身手
    工作居家兩相宜 機器人展會顯身手
    廣東龍門發生客車側翻事故致19人死亡
    廣東龍門發生客車側翻事故致19人死亡
    一東北虎在雲南成功産下七崽
    一東北虎在雲南成功産下七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28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