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6月26日電 記者手記:《哈利·波特》20年“魔力”不減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20年前的6月26日,英國作家J.K.羅琳的小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英國出版,一個額頭上有閃電形傷疤的小巫師首次為世人所知。之後,這個手持魔杖、大難不死男孩的神奇故事迅速征服全球,“魔力”持續整整20年依然有增無減。
“20年前的今天,原本只有我獨自生活的世界突然向世人敞開。這很美好。感謝你們。”羅琳26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感言,向讀者&&感謝。對這位充滿奇思妙想的女作家而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面世過程也跟書中男主角一樣,歷經劫難方獲新生。
羅琳最初在從倫敦到曼徹斯特的火車上構思出一個男孩巫師的魔法故事。1995年,她在困頓中完成《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手稿,講述小男孩哈利在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學習和冒險的經歷。但這本書遲遲沒有得到出版商青睞,直到英國布盧姆斯伯裏出版社看中,在1997年6月26日出版了僅500本。然而,在那以後,一切似有魔力相助。《哈利·波特》系列7部小説相繼問世,成為全球最暢銷小説之一,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銷量超過4.5億本。
如今,布盧姆斯伯裏出版社抓住20周年的機會,推出不同顏色、封面帶有霍格沃茲學校四大學院不同院徽的特別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6日,英國多家書店把這些特別版擺在顯眼位置,邀請“哈迷”參與活動,慶祝這部小説出版20周年。
在倫敦市區最大的沃特斯通連鎖書店一角,霍格沃茲學校四大學院的旗幟懸挂四週,貓頭鷹、分院帽、飛天掃帚、火焰杯出現在場地中央的大桌上。100多名老少“哈迷”聚集在這裡,為他們心目中永遠年輕、勇敢的哈利·波特“慶生”。有人身穿魔法學校黑袍,有人手持魔杖,還有人把自己裝扮成“魁地奇”比賽中決定勝負的帶翅金球“金色飛賊”。
對不少“哈迷”而言,《哈利·波特》早已不僅僅是一本書。22歲的英國姑娘阿比·科特雷爾從外地專程坐火車趕到倫敦,參加書店的慶祝活動。身為小説中斯萊特林學院的“粉絲”,她最喜歡的書中角色是亦正亦邪的斯內普教授。“我8歲開始讀《哈利·波特》,對我而言,哈利就像是一個好朋友,陪伴我長大。”她説。
11歲的男孩托馬斯説:“我9歲時讀了第一本《哈利·波特》。我喜歡這個系列的每本故事,因為書裏不僅有魔法,那些有關勇氣、親情、友誼的情節,都令我着迷。”
英國媒體評價説,《哈利·波特》的成功證明:“即便是在被影視作品、電腦游戲充斥的當今社會,兒童文學也能讓大量讀者着迷。”
1999年,當第三本小説《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出版時,英國出版商特意把新書上市時間定在下午3點半學校放學之後,避免中小學校的“哈迷”們逃課搶購;第四本《哈利·波特與火焰杯》2000年全球同步出版,不少國家的書迷半夜排隊購書。
哈利·波特的“魔咒”還給影視、旅游乃至體育領域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根據小説改編的同名電影每一部都大賣,總共在全球創下77億美元的票房紀錄,也捧紅了片中多位主演;包括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在內,哈利·波特電影在英國境內的不少取景地成為外國游客必去目的地;英國皇家郵政公司推出“哈利·波特”特別郵票;羅琳為小説創造的“麻瓜”一詞,意為沒有魔法的普通人,2002年被《牛津英文詞典》收錄;小説中虛構的“魁地奇”比賽也在2005年被“哈迷”們搬到現實生活中,逐漸發展成一項國際性年度賽事。
20年過去,羅琳筆下魔法世界的魅力仍在繼續俘獲大小讀者的心。
在曼徹斯特地區的博爾頓市,676名裝扮成哈利·波特模樣的小“哈迷”26日齊聚一堂,創造了“同一地點最多人同時扮哈利·波特”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對很多書迷而言,《哈利·波特》不僅僅是一部魔幻文學,更是貫穿青少年時代的一部成長小説。
“小説完結時,哈利·波特17歲,我也是。”“哈迷”阿蘭·鮑德里爾説,“我們一起從固執的孩童成長為叛逆的青年,最終成年。第七本書2007年出版時,我連讀12個小時沒合眼。書讀完後我哭了,感覺自己好像失去了摯愛——我的童年也伴隨小説完結而結束……哈利·波特影響了我們這一代。”

-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中國高鐵強在哪兒
2017-06-27 10:07:57
-
WIFI覆蓋、隨時充電...“復興號”乾貨都在這了!
2017-06-27 09:31:56
-
當今孩子活在“第三隻籠子”裏
2017-06-27 09:31:56
-
胡適:大學生畢業後的幾條路,以及兩類墮落方式
2017-06-27 09:31:56
-
日本人告訴你,為什麼地鐵要設立男性車廂?
2017-06-27 0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