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6月3日電 題:美國“退群”凸顯美歐新分歧
新華社記者韓冰 應強
“美國挑釁世界”“再見,美國”……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的決定,歐洲媒體連日來批評不斷,歐洲各國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也紛紛對此舉&&遺憾甚至憤慨。歐洲輿論對傳統盟友美國“退群”不留情面的口誅筆伐,凸顯美歐分歧。美國在“美國優先”理念下作出的單邊主義決定,連老朋友都不認可。
美國決定“退群”,打的旗號是為了“維護美國利益”。但這一“美國優先”的決定剛剛宣布,就破壞了美國的“軟實力”,令美國形象和聲譽嚴重受損。從歐洲的聲討聲浪來看,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使美國“世界領袖”形象受到廣泛質疑,成為孤家寡人。
用法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專家艾麗斯·巴亞的話説,美國政府的決定令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前景“變得複雜”。法國《世界報》明確指出,美國的行為是“自私的”。總部位於巴黎的世界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裏亞發表聲明説:“希望美國今後仍可能改變單邊主義的決定。”
《巴黎協定》的深遠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還在於這一協定的達成,為國際社會建立務實合作、包容共鑒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範例。《巴黎協定》的達成,是190多個國家在分歧中相向而行,在困難中凝聚共識的成果。
了解這些,就不難理解《巴黎協定》本身的嚴肅性,以及它對人類社會探索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意義。這也是為何美國政府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後,法國前能源部部長羅雅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憤然聲稱,《巴黎協定》是集體協作的成果,“誰也沒有權力將集體工作綁架為人質。”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退群”決定公布後,並沒有引發《巴黎協定》退出潮。中國、歐盟等重要國家和各國際組織仍堅持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美國一些地方政府則承諾繼續履行《巴黎協定》義務,在各州範圍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共同應對氣候問題,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珍惜全球治理的共同努力成果,是人類對未來的鄭重選擇,不會隨着某一大國的“退群”而輕易改變。
-
如何讓"舌尖上的謠言"絕跡朋友圈?
2017-06-02 11:33:39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5年“喜憂參半”
2017-06-02 11:33:39
-
第3代社保卡年內試點發放 全面對接互聯網大數據
2017-06-02 11:33:39
-
人工智能機器人再向人類宣戰:將參加2017數學高考
2017-06-02 11:33:39
-
鼓勵汽車共享 實行停車優惠
2017-06-02 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