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 正文
最新播報:

人民日報國紀平文章:讓“合抱之手”共塑世界美好未來

2015年12月04日 02:31:59 來源: 新華網

  人民日報發表國紀平文章:讓“合抱之手”共塑世界美好未來

  ——寫在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之際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適逢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周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辦。彩虹國度的黃金之城,見證中非關係史上新的裏程碑。

  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歷史性時刻。12月4日至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同南非總統祖馬共同主持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與50個非洲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或代表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一道敘友誼、話合作、謀發展,全面規劃中非未來3年各領域友好務實合作,共同推動中非友好合作關係邁向新高度。

  歷史性盛會,如何擔當繼往開來、深化合作、聚焦民生的歷史使命?中非團結與合作,如何引領中非共同奔向美好未來?中非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將給世界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歷來是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近日在南非《星報》發表題為《讓友誼、合作的彩虹更加絢麗奪目》的署名文章,深刻闡述了中非關係的歷史淵源和美好前景。中國和非洲牽手,事關24億人福祉,向世界彰顯發展中國家團結的力量,促進世界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一)

  “這塊地從前是監獄,關著很多絕望的死囚,當時整個非洲大陸給人的感覺就是絕望;現在,這裏造了這座建築,象徵著非洲的復興,點燃了非洲人民對未來發展的希望。”

  2012年1月,在非盟會議中心落成典禮上,時任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組由中國援建的雄偉環形建築群,在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上僅用了3年多時間就拔地而起。非盟總部從此擁有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綜合性辦公和會議中心。援建非盟會議中心,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宣布支援非洲國家發展的8項政策措施之一,也是中非合作論壇豐碩成果的一個縮影。

  15年前,正值千年更替、世紀之交,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多機遇,也帶來更多挑戰。新世紀新形勢下,發展中國家該如何進一步挖掘發展潛力強化合作、更加有效地應對新問題新挑戰?發展中國家該如何維護共同利益,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人們迫切需要得到答案。

  在非洲國家的提議下、由中國倡導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于2000年10月順利召開,標誌著中非合作論壇開啟了新世紀開展中非集體對話、謀求共同發展的全新嘗試。

  “合抱之手”,這是中非合作論壇的會徽,中非友好合作關係的生動寫照。會徽左翼紅色“C”代表中國,會徽形狀字母“a”代表非洲,寓意中非團結與合作,綠色象徵和平與發展,紅色表示活力與繁榮。

  “合抱之手”融通著暖流,蘊蓄著能量。2006年,在中非開啟外交關係50周年的重要節點,中國領導人同48個論壇非洲成員國代表團團長和非盟委員會主席共同見證了一場更高級別的盛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這是中非國家領導人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次集體對話,在非洲媒體眼中“把非洲大陸帶向充滿希望的未來”。對當時的中國而言,這是外交史上規模最大、級別最高、與會國家領導人最多的一次盛會。北京峰會確立了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中非友好合作關係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15年來,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建設不斷加強,合作架構日臻完善,定期召開部長級會議、高官會議,保持論壇中方後續委員會與非洲駐華使團磋商、中非外長級定期政治對話等溝通渠道。論壇日益發展成為中國同非洲國家開展集體對話、交流治國理政經驗、增進相互信任、進行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有效機制。

  在世界眼中,中非合作論壇就是中非團結自強和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的一面旗幟,堪稱南南合作的典范。

  (二)

  河有源泉水才深。

  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發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中國與非洲緊緊聯繫在一起。誠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中國和非洲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是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從1955年萬隆會議上中非領導人的首次握手,到次年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啟外交關係,再到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開始非洲十國之行,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共同開啟中非關係新紀元。此後,在反殖反帝、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中非始終相互支援、真誠合作,結下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兄弟情誼。

  60年來,中非關係內涵和形式發生了變化,但中非友誼始終沒有變,彼此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始終沒有變。

  從1956年起,中國一直向非洲國家提供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真情可鑒。半個世紀前,當西方人斷言馬利種不出甘蔗的時候,中國專家來了,在貧瘠的土地上培植出甘蔗,建起了糖廠,讓馬利自此開啟了自産食糖的歷史,“甜蜜事業”為國家發展注入動力。一年前,西非地區埃博拉疫情爆發,當國際航線紛紛停飛時,中國租用包機率先送去疫區人民急需的物資;當一些國家人員撤離疫區時,中國派出了頂級的醫療專家和人員,同疫區人民並肩戰鬥、共克時艱。今年11月,中國領導人宣布,中國決定繼續向利比裏亞等西非三國提供新的所有援助,支援三國疫後重建,幫助三國加強公共衛生體係和能力建設。

  “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找你去出席派對的人,而是在你臥病在床時來到你身邊幫助你、鼓勵你戰勝病魔,振作起來奮發前進的人。”利比裏亞外長恩加富安的話道出非洲人民內心深處對中國兄弟的熾熱情感。這情感,生發于約3000萬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的友誼故事。從火柴廠到經貿合作區,從坦讚鐵路到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一座座豐碑矗立在熱土上,銘記在人民的心裏。

  歷史也見證,非洲人民站在公理正義的一面,在涉及中國主權和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始終對中國給予堅定支援。非洲國家在數量上超過聯合國會員國總數的1/4,普遍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和維護國際正義的立場。正是在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援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功申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西方的反華人權提案被一次次打掉。

  中國人民永遠記得,2008年中國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非洲國家紛紛伸出援手,有的國家人口不到200萬、自己並不富裕,卻慷慨捐出200萬歐元。

  中非關係不是一天就發展起來的,更不是什麼人賜予的,而是雙方風雨同舟、患難與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中非友好合作,從一艘小船成長為巨輪,沿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方向不斷乘風破浪前行。

  (三)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首次提出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承諾中方發展對非關係的力度不會削弱、只會加強。

  30分鐘的演講,30次掌聲!會場上聽眾的激情回應,濃縮整個非洲發展對華友好合作的心願和向往。

  新時期,新形勢,中非合作需要充實新內涵。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選擇非洲,宣示中非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相互支援、相互幫助,努力實現各自的中國夢和非洲夢,賦予中非友誼新的時代意義。

  由“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新型夥伴關係”,到“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中非政治互信不斷增強,中非關係內涵日益豐富。中國與多個非洲國家建立形式多樣的夥伴關係,中非關係全面開花結果。

  基于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中非各領域合作關係實現跨越式發展。2000年,非洲每出口100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的只有3美元多,如今已佔將近20美元。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14年,中非貿易額和中國對非投資存量分別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中非人員往來超過360萬人次。截至2015年9月,中國通過援助和融資在非洲已建、在建鐵路5675公里,公路4507公里。中國援助和融資建設各類學校200多所,每年向非洲提供7000多個政府獎學金名額,舉辦100多個技術管理研修和培訓班,中非合作論壇建立以來已經為非方培訓各類實用人才超過8.1萬人次。

  非洲人民因中國企業的到來而改善了生活,中國企業因深度參與非洲的投資、貿易和工程建設,而在海外市場拓展、跨地域企業管理、處理與當地政府和民眾關係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並發展壯大起來。南非學者馬丁·戴維斯讚嘆道:“非洲的發展已經和中國在非洲投資貿易活動的開展呈現出一種緊密的共生共榮關係。”

  經濟全球化大潮流中,中非合作共贏的空間越來越大,國與國之間距離越來越近,人與人之間關係越來越親。中國人民同非洲人民彼此滿懷美好情感,溫暖著中非,也打動了世界。

  “餐館相當大。舞池中,一個中國小夥子正在秀勁舞。他一只手舉到面前,手指從眼前滑過”“和他在一起的還有一大群興高採烈的年輕人,有男有女,有中國人有埃塞俄比亞人。很明顯,他們是關係不錯的同事,在當地一支傳統樂隊的助興下盡情放松……”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安德魯·哈丁來到埃塞俄比亞,如實記錄下一路見聞並發出感慨,“在亞的斯亞貝巴,讓我更加驚奇的是,中埃塞關係已經變得如此親近,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內。”

  如今,在非洲很多國家,當地人看見中國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喊:“兄弟!兄弟!”這是當前中非關係的生動寫照。

  (四)

  當今世界,助力發展中國家減貧與發展,實現世界均衡、包容、可持續發展,促進南北問題解決,推動國際治理體係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這是國際社會的共同任務,需要國際社會每一個成員拿出切實的行動。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也是減貧與發展任務最艱巨的大陸。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非洲,也是一個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人類共同發展的問題。

  中國多次向世界鄭重宣示,鞏固同廣大非洲國家關係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基石,永遠不會改變。秉持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中國重視同所有非洲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無論大小、強弱、貧富,中國都平等相待,積極開展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

  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這是中國對待非洲、對待整個世界的態度,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具體體現。“仁義忠信,樂善不倦。”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先後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中國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先後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

  “中國在聯合國的一票永遠屬于發展中國家”,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講臺上的莊嚴承諾,飽含中國對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真摯情誼。今後5年中國將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以支援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向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部署首支直升機分隊……在聯合國係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了一係列促進非洲和平、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舉措,成為中國支援非洲和平發展事業的新注腳。

  “中國始終是非洲的全天候朋友,是願意詢問和傾聽非洲國家需求的夥伴。”讚比亞駐華大使姆瓦佩如是説。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非洲人對中國的滿意度達到70%。

  中非合作在國際關係中的影響力和牽動作用不斷上升,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焦點話題。人們認為,中非合作的蓬勃發展,使世界重新認識了非洲,重新認識了南南合作。

  (五)

  觀察非洲的對外關係史,很容易發現西方國家進出非洲的做派,同中國形成鮮明反差。

  600多年前,鄭和率船隊抵達非洲東海岸。這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沒有帶去徵服和掠奪,而是作為和平使者同當地人民進行商貿和文化交流。繼鄭和船隊之後,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接踵而至,恩格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

  美歐列強曾在歷史上極盡攫取和欺侮之能事,將非洲視為“落後的大陸”和“失敗的大陸”,在非洲人民貧病交加需要幫助之際傲慢地拂袖而去。可是今天,在非洲展現“希望的大陸”的機遇面前,西方一些人的“酸葡萄心理”又出來作祟,企圖給蓬勃發展的中非合作抹黑。

  但是,非洲人民知道誰是自己真正的朋友。針對一些西方人士拋出的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攫取資源等論調,讚比亞學者丹比薩·莫約出版《援助的死亡》一書指出,中國對非援助方式的核心是讓非洲人民掌握自主權,這也宣告了西方援助非洲模式的終結;非洲記者協會秘書長薩米婭·阿巴斯寫道:“中國進入非洲市場,做得比那些指責中國的國家更好,因為中國在和非洲國家簽署合作協議時,不會設置苛刻條件,不會干涉非洲國家內政。非中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中國是非洲人民最好的朋友。”

  非洲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關注,中國也願同各國一道,在同非洲的合作中實現共贏。中方真心支援非洲合作夥伴多元化,樂見國際社會加大對非投入,願意在非洲開展第三方合作……這既是中國的政策宣示,也是中國的實際行動。

  秉持“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導”的原則,中國正更加積極地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在非洲開展三方和多方合作。在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帶動下,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表示願就某些具體項目參與中非合作。非洲的命運,越來越掌握在非洲人自己的手中。

  (六)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有句名言:“登上高峰後,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峰要翻越。”

  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在更高層次上加強合作,既是非洲國家領導人的迫切願望,也是中國發展的客觀需求,更是中非合作的現實需求。

  新形勢下,非洲國家普遍謀求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中國正在實施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中非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擁有強大的人口紅利等待釋放,中國擁有非洲欠缺的資金和技術,更有支援非洲實現經濟獨立和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意願。當前,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非洲制定了《2063議程》及其第一個十年規劃,全面開啟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非發展戰略高度契合,中非合作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

  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以“中非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主題,契合中非雙方當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關切和利益匯合點。攜手並進是中非合作的基礎,植根于中非之間的傳統友誼與現實需求;合作共贏與共同發展,為中非關係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開辟美好願景。

  中國夢與非洲夢相融相通,為世界1/3人口謀福祉。這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時代要求,更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之間加強合作的良好願望。

  中非之間“合抱之手”,不僅將為彼此注入發展繁榮的動力,而且將成為世界各國共創繁榮、富強、文明、進步美好未來的重要力量。(國紀平)

[責任編輯: 栗一星 ]

Copyright © 2000 - 201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8128496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