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榮譽出品
總策劃:周錫生 本期策劃:李保東 編輯:朱永磊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日發布的《全球軍貿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印度過去5年成為全球最大武器買家,2007年至2011年大型武器進口量佔全球總進口量10%,比前一個5年增加38%。從印度龐大的軍購清單上,可以看到,除了核武器可謂是無所不買,分明是一副“買出一個軍事現代化”的架勢。令人詫異的是,印度如此大規模購買武器,但在西方輿論中,卻很難找到“印度威脅論”的痕跡,反倒是印度購買武器成了“抵禦中國軍力的崛起”。 …[詳細]
      印度買武器“不差錢”
  印度媒體4月7日曝出,印度計劃再次招標為海軍採購超過75架多用途直升機。這一項目預計耗資將超過40億美元,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多用途直升機招標項目。《印度時報》7日報道説,印度海軍最近向全球直升機制造商發去消息,請對方提供關于海軍多用途直升機的詳細資訊,並計劃在不久出臺一份“需求方案説明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防務部門的副主席喬治·巴頓對此表示:“印度海軍想要超過75架海軍多用途直升機,這將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多用途直升招標項目。” …[詳細]
  4月4日,俄羅斯“海豹”號核潛艇正式交付印度海軍。“海豹”號屬于俄羅斯最新的阿庫拉級核潛艇,排水量超過1.2萬噸,可發射搭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這讓印度終于躋身于“核潛艇大國俱樂部”。除此之外,印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試射可以發射核彈頭的“烈火5”導彈;同時耗資150億美元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又令印度空軍實力大增。海陸空三位一體大躍進,讓印度軍力看上去短時間內得到很大提高。 …[詳細]
      印度軍費劇增為哪般?
  印度不是常任理事國,但印度的大國志向可一直都不小。而要成為大國,沒有強大的槍桿子是不行的。從冷戰以來,美國單邊主義在國際上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頭”,為了自身霸權利益,動輒使用武力。印度雖然世界大國暫時做不成,但自我感覺管管印度洋還是可以的,起碼要在軍力上具備全面壓制宿敵巴基斯坦的能力,以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全面控制南亞次大陸。 …[詳細]
  從表面上看,印度的軍事現代化計劃雄心勃勃,三軍武器採購清單動輒上千億美元。通過外購軍事設備,印度在短期內就可以將經濟實力轉化為國防實力。然而,只要細究其落實過程,就會發現問題叢生。印度軍費利用率不高,自上世紀80年代起,印度就不斷出現軍購弊案。1989年,拉吉夫·甘地政府就因在採購瑞典“博福斯”火炮、德國209型潛艇及其他武器項目上大吃回扣而被迫下臺。近10年來,印度軍購舞弊者更加肆無忌憚。一些高級軍官甚至向國外軍火商出賣軍購情報,導致政府採購武器時頻遭賣家敲詐。 …[詳細]
      為什麼聽不到西方喊“印度威脅論”
  印度如此大規模購買武器,但在西方輿論中,卻很難找到“印度威脅論”的痕跡。首先印度已經被西方視為制衡中國的重要棋子,因此被賦予“民主國家”的國際形象,那麼就不能有印度威脅論的標簽;而且在西方輿論眼中,印度購買武器成了“抵禦中國軍力的崛起”。其次,正如上文所述,印度軍隊這種“爆發戶”式行為,也實難成為一種威脅。如果印度要威脅自身利益,美俄軍火公司只要一紙禁運命令,印度軍隊的大量進口裝備馬上就地“趴窩”,動彈不得。這樣的一支軍隊,怎麼會成為威脅? …[詳細]
  西方和俄羅斯的軍工企業當然是最大的獲利者。尤其在西方經濟不景氣、減少國防開支的情況下,印度這樣的軍火採購大國,不僅僅是難得的“金主”,而且成為向美俄及西方軍事工業輸血以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説,印度本國的軍事工業正瀕臨死亡。其次,印度相關政客也從中漁利。柏林的反腐敗組織“透明國際”公布的印度的腐敗狀況在183個國家中排名95位,遠低于中國,僅次于俄羅斯。 …[詳細]
投票與調查
擴展閱讀
· 印度軍費大增加劇亞洲軍備競賽
· 印度是軍事強國還是西方提款機
印租俄“海豹” 躋身核潛艇國
印海軍再拋大單 購買或超75架直升機
話中音
  印度目前正考慮向俄羅斯建議,從俄羅斯再引入另外一艘核潛艇,並計劃再自己建造兩艘“殲敵”級核潛艇。
印度防長
  印度海軍想要超過75架海軍多用途直升機,這將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多用途直升招標項目。
軍火商
  印度的軍費開支是GDP的2%,而在健康和家庭福利方面的預算只有0.34%,教育只有0.73%。
印度經濟學教授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包含著“家國天下”的使命感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因此創建獨立自主國防工業,打造強大軍隊成為了近現代中國精英的共識。但對于印度的文化傳統和現在松散的政治體制,卻未必將“國防自主”看得有多麼重要。印度龐大的軍購,打得是軍隊現代化的幌子,實際上已經成為西方軍火企業和政客的美元盛宴。表面都是主義,實際都是生意。
網友互動 點擊進入論壇討論  歡迎網友提供熱點話題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往期話題
險企遭遇退保潮 賺的沒有“退”的多
幹部年齡那些事兒
一斤奶為何賣不過一瓶礦泉水?
巨頭多收了三五鬥
會不會再出個“禁止上班炒股辦”
安南計劃能否讓敘局勢"軟著陸"
基金巨虧5000億誰埋單?
清明節,不僅僅是掃墓
央企巨頭"日進鬥金" 為何仍喊虧?
清明節“代理掃墓”,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