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臨床治愈迎來新突破 相關適應症藥物獲批 7500萬患者見曙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3 16:39:49
來源:新華網

乙肝臨床治愈迎來新突破 相關適應症藥物獲批 7500萬患者見曙光

字體:

  近年來,隨着醫學技術的持續發展,乙肝臨床治愈已逐步成為學界普遍共識。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在實現臨床治愈後,其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風險明顯降低。近日,在乙肝臨床治愈領域再傳佳音——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全球首個用於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持續清除的藥物。這標誌着乙肝臨床治愈正式邁入新階段,為全球乙肝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乙肝臨床治愈有核心標準 HBsAg持續清除是關鍵

  不少乙肝患者認為,只要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就意味着“萬事大吉”,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還不能算作真正的“臨床治愈”。據介紹,乙肝臨床治愈又稱功能性治愈,即停止所有治療後持續保持HBsAg陰性,且乙肝病毒DNA陰性,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體出現。

  這裡有一個核心要點必須強調,就是“停止治療後持續保持HBsAg陰性”,這才是乙肝臨床治愈的關鍵所在。只有實現了“HBsAg持續清除”,進一步獲得臨床治愈,患者後續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會大幅降低。

  實現HBsAg持續清除 患者獲益顯著

  “我現在吃藥控制得好好的,為什麼還要折騰着追求臨床治愈?”面對部分患者的疑惑,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據世界衞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有2.54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超100萬人死於乙肝相關疾病。我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約7500萬,診斷率和治療率仍處於較低水平,給社會和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超過92%的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對於慢乙肝患者而言,未治療、進行抗病毒治療以及實現臨床治愈,這三種情況對應的5年肝癌發生率存在巨大差異。相關研究顯示,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高達14.9%;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可降至10.7%;而實現臨床治愈的慢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僅約1%。如此顯著的差異,充分凸顯了實現臨床治愈對乙肝患者的重要意義。

  相關適應症藥物獲批 為臨床治愈提供“趁手武器”

  既然乙肝臨床治愈益處多多,那麼患者該如何實現HBsAg持續清除呢?想實現臨床治愈,僅有目標遠遠不夠,還需要有效的治療方案作為“支撐”。目前臨床上,以長效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α)為核心的乙肝臨床治愈方案較為常見,長效干擾素具備抗病毒和免疫重建的雙重功效,在幫助人體重建免疫力並最終清除乙肝病毒方面發揮着核心作用。

  近日,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傳來好消息,廈門特寶生物自主研發的派格賓®(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注射液)的新增適應症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派格賓®聯合核苷(酸)類似物用於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持續清除。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結束後隨訪24周時,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合核苷(酸)類似物組的HBsAg清除率為31.4%,顯著高於核苷(酸)類似物單藥組。

  曾經,一提到乙肝,大家往往會將其與“終身疾病”劃上等號。如今,乙肝臨床治愈的大門已全面打開。從“只能控制病情”到“有望實現臨床治愈”,這不僅是醫學領域的重大進步,更為我國7500萬乙肝患者帶來了“希望之光”。

【糾錯】 【責任編輯:蘭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