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昔日林場變熊貓“新家”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playType=2&src=https://vodpub2.v.news.cn/publish/yhaudio/20211125/6f8cbc04-1d3f-4a50-ae5b-5591ad9607a2.mp3

大熊貓國家公園:昔日林場變熊貓“新家”

2021-11-26 11:22:28

  【解説】近日,記者來到大熊貓國家公園北川小寨子溝片區,得知該片區4.4萬公頃的保護范圍內,有3.6萬公頃都是曾經林場的採伐地,一度生態環境破壞嚴重。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後,當地林業工作人員積極開展撫育、補植、封山育林等手段,生態得到有效保護,2020年7月,該區域被正式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

  【同期】大熊貓國家公園北川小寨子溝片區負責人 趙軍

  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以後,經過我們保護區對它們的進行撫育、補植、補播,現在生境恢復得非常好,已經超過砍伐前的狀態。經過我們二十多年的努力,現在大熊貓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經過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數據顯示(該片區)已經達到了47只。

  【解説】位于小寨子溝片區內的大火地管護點是曾經植被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管護點內近兩萬公頃的土地都曾處于林場採伐范圍內。

  【同期】大熊貓國家公園北川大火地管護點負責人 伏勇

  我們這個片區所有管護的面積,當時是伐木場砍伐過後,破壞性最嚴重的一個區域,經過這麼多年我們工作人員的管護和封育,現在整個片區的植被都得到了恢復。我身後的這個樹,1998年我們來的時候,就只有我手指這麼大一根,通過我們的管理和撫育,現在整個區域像這麼大樹成林的到處都是。

  【解説】近年來,隨著片區內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管護員們的工作重心也從撫育森林轉變為以野生動物為主的監測、科研、保護等工作上。

  【同期】大熊貓國家公園北川大火地管護點管護員 劉顯東

  1996年、1997年,我在當森工的時候,這些地方已經被砍光,全部是一片荒山,2000年我又過來當管護員。在這20年的保護,現在全部變成綠林,樹木都長得很大,野生動物活動都很好,到處都能看到它的痕跡。

  【同期】大熊貓國家公園北川大火地管護點協助管護村民 余順和

  我從小就生長在這已經60年了,我小的時候伐木場沒來之前,我們這裏野生動物隨時都能看得到,隨時都要來門口。自從伐木場過來之後,它把這裏砍的光光的就沒有了,但是從現在保護區來,這二十多年通過他們管護員管護,現在我們這變得更好了,也看得到野生動物,也看得到山林樹木。

  【解説】在大熊貓的“傘護”下,小寨子溝片區內的野生動物數量逐年增加,目前片區內還生活著川金絲猴、金雕、扭角羚、綠尾虹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新華社記者楊進四川綿陽報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