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強之院士説|科學家的夢想就是科研報國——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1 08:51:53
來源:新華網

科技自立自強之院士説|科學家的夢想就是科研報國——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安

字體:

新華網北京4月1日電 題:科技自立自強之院士説|科學家的夢想就是科研報國——訪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安

記者 陳聽雨

光著膀子在工廠揮汗如雨地幹活,在厚重灰塵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這似乎與想像中象牙塔裏寫論文、實驗室裏做試驗的科學家形象相去甚遠。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安在工作中

近日,新華網與科創中國聯合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力電子變換與控制專家、湖南大學電氣與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安,在他看來,當代的科學家精神恰恰意味著深入産業,通過技術攻關,解決實際問題,瞄準國家所需、社會所需和人民所需開展科學研究。

“面對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做科學研究要面向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這是羅安在採訪中反覆發出的心聲。

他回憶起年輕時在韶關冶煉廠做科學研究,解決企業用電裝置自動控制問題時的經歷。

當時,冶煉廠的電弧爐如果能實現自動控制,就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有利于工人的身體健康。

“由于冶煉廠的灰塵非常厚,在現場工作久了,我都從喉嚨裏咳嗽出血來。經過三年多的研究、攻關,我們最終把電弧爐的自動控制係統做好了。雖然當時難度比較大,條件非常惡劣,但是通過我們的技術攻關,解決了實際問題,大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冶煉産品的品質也得到提高,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科研課題在哪裏?羅安認為,課題就來源于生産一線,科學研究應該直面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比如,羅安和同事們曾在貴溪冶煉廠發現,廠裏的變壓器發熱非常嚴重,到了夏天要幾臺鼓風機來冷卻變壓器,原因是諧波超標。

“當時國外有這類裝置,但是非常貴,那時候就是天價,企業根本買不起。我們就提出了一種混合型的有源濾波裝置,想用較低成本去解決諧波治理問題。”

羅安與同事們經過了研制、調試、失敗、改進的艱辛攻關歷程,最終將設備投入到生産中,解決了工廠的諧波治理問題。

“我記得最終安裝諧波治理裝置時,正好是夏天,也是企業急需要我們把設備投入生産來解決變壓器發熱問題的時候。我帶著8個男學生光著膀子在現場幹,滿身都是汗,安裝了5天多,最終解決了這個冶煉廠的諧波治理問題,變壓器發熱大幅減少,能耗降低,企業的節能和産品的品質都得到了保障。”

在羅安看來,科學研究應該是不為名、不為利的,過程既辛苦,又有喜悅。“做科研要到企業去,深入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去耕耘、去攻關,不斷去把技術攻關出來,凝練出核心技術,把裝備研制出來,依靠裝備去改變産品的品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效益,通過科研的攻關來解決國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難題。”

“科學研究不要隨大流而要另辟蹊徑”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科學研究必須要做一些原創性的工作,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精神是至關重要的。”羅安説。

多年來,羅安與團隊始終秉承著“裝備改變品質,品質影響世界”的理念,追求為企業解決原創性或核心技術問題。

他舉例稱,團隊在鋼鐵企業發現電磁冶金技術比較難,大膽提出了無齒槽攪拌輥和雙向電源攪拌兩項技術,經過了將近8年的不懈攻關,實現了無接觸的電磁攪拌,解決了國家高品質鋼材的電磁冶金在攪拌上的難題,該技術已廣泛運用到武鋼、寶鋼、首鋼等企業的特殊鋼材生産中,實現了國家在電磁冶金技術中的重大突破。

又如,人們每天都使用的手機,其中的印制版都需要薄的銅箔。原先可以利用壓延技術,靠銅板帶一層層地壓薄。但如果銅箔壓到16μm以下時,再靠壓延技術就難了,要靠電解銅箔。為此,羅安團隊專門研發出高精度、高穩定的大電流銅箔電解電源,使電解銅箔可以做到6μm。目前這種高精度、高穩定的大電流銅箔電解電源,已在銅箔行業中廣泛應用。

作為電能高效高質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羅安介紹了實驗室目前主要進行的原創性工作。

首先,通過電磁高效高質轉化技術的研究,來提高鋼材的純度,促進電磁冶金技術高品質發展。

其次,在電熱高效高轉化方面,高頻電熱高效高質轉化是生産汽車薄板和一些核心材料的核心技術,實驗室正在此方面進行核心技術攻關,致力于滿足産業對非金屬材料生産的技術要求。

第三,在電聲高效高質轉化方面,項目組經過將近12年的科研攻關,在大功率數字功率放大器、大功率電聲轉化裝備方面取得了進展,並且實現了一些産業落地應用。

此外,晶片化的傳感和高精度的測量是智能數字電網的核心部分。實驗室希望通過晶片化的微型化傳感技術的攻關,使配電網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真正實現電能的高效高質轉化。

“做科學研究不要隨大流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而要另辟蹊徑,針對一些亟需解決的難題,做原創性的科研工作,不要怕坐冷板凳,要持之以恒地去攻關,研制出一些原創性或顛覆性的技術,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能為國民經濟做出貢獻。”羅安説。

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精氣神”

回首幾十年的科研道路,羅安與電力的世界有著不解之緣。

出生于電力世家的他,從小就能接觸到電力企業的工程師。“讀中學時,電力工程師會來學校給我們上課,那時我就迷上了電力。高考時,我報了工業企業電氣自動化專業。人的成功是離不開夢想的,考上大學之後,人就有了夢想,並且夢想逐步清晰,我希望自己這一輩子,能夠把專業知識學好,為祖國服務。所以在讀大學、讀研究生,甚至讀博士時,我都是非常刻苦的,幾乎沒有周末,都是沉浸在學習和科研工作中。”畢業後,羅安開始了在電力科研領域的深耕,始終致力于將科研成果付諸實踐。

我國著名的流體傳動與控制學家、中國科學院原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原校長路甬祥是羅安的導師,老師早年間的一篇文章《我的事業在中國》曾深深地鼓舞了羅安。如今,同樣作為教師的羅安,早已桃李滿天下。

他提出了“三鏈並舉-四維遞進”電氣類“五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方法。

“青年人才首先要有愛國情懷,要有一種‘畢業後為國家幹一番事業’的精神,我們叫做‘精氣神’。”羅安説。

其次要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比較寬廣的知識面,以及良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還強調培養人才的大工程觀的重要性,“就是對一個大的項目,能夠把它分解成多個子項,有團隊協作的精神來組織集體攻關,形成多學科交叉,解決一些大工程或疑難的技術攻關。”

“都説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有理想、有抱負。理想和抱負是什麼?就是希望自己這一輩子能為國家做一兩件實事,解決國家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一些難題,把畢生所學真正服務于國家建設中去,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理想。”羅安説。

與此同時,在我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當下,羅安認為,科技工作者逐步培養起團隊科研的能力尤為重要。

“現在的科學研究不是那麼簡單了,很多問題不是靠單一學科能夠解決的,都是靠多學科交叉來解決問題,所以不能單槍匹馬了,應該通過自己研究的逐步深入,帶領團隊來進行科研攻關,讓團隊的力量在科研工作中很好地發揮出來。面向重大難題,通過多學科交叉團隊協作、集體攻關,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他説。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