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搭載“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在南海北部進行“源火”採集(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採火裝置在海底冷泉噴口採集可燃冰(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發(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
在科考船上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控制室裏,工作人員遙控採火裝置在海底進行作業(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下水採集“源火”前,工作人員在調整搭載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上的採火裝置(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在科考船甲板面,工作人員從搭載在“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上的採火裝置裏取火(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搭載“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在南海北部進行“源火”採集(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搭載着採火裝置下水採集“源火”(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水中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發(陳馳攝)
“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搭載着採火裝置準備下水採集“源火”(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搭載着採火裝置下水採集“源火”(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採火裝置在海底成功引燃“源火”(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發(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
在科考船甲板面,“源火”採集組副組長,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沙志彬(左)用引火棒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採集“源火”後,“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從海底返回,浮出水面(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採火裝置在海底成功引燃“源火”(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發(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
採火裝置在海底冷泉噴口採集可燃冰(9月18日攝)。
10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種採集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運聖火“源火”來自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通過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
9月18日,在南海北部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馬”號深海遙控潛水器(ROV)搭載“可燃冰原位採集分解及引燃裝置”下潛到1500多米深海底,科研人員遠程操控採集可燃冰,並降壓使其分解,産生的甲烷氣體即為“源火”氣源。隨後,科考船甲板面的太陽能光伏裝置發電並傳輸到海底,引燃氣源獲取“源火”。“海馬”號攜帶燃燒的“源火”返回科考船甲板面後,科研人員將“源火”轉移至“源火”盒,“源火”採集成功。
新華社發(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