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 | “成都為世運會轉播設立了不可複製的標杆”——專訪國際體育廣播公司首席執行官烏爾蘇拉·羅梅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7 22:05:07
來源:新華網

成都世運會 | “成都為世運會轉播設立了不可複製的標杆”——專訪國際體育廣播公司首席執行官烏爾蘇拉·羅梅羅

字體:

  新華社成都8月17日電(記者焦子琦)國際體育廣播公司(ISB)首席執行官烏爾蘇拉·羅梅羅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工作間的大屏幕正實時切換着賽場的精彩瞬間。“成都為世運會轉播設立了不可複製的標杆,”她指着滿墻的監控畫面説,“坦白講,這種規模的製作在其他國家幾乎不可能實現。”

  圖為工作間現場。新華社記者 焦子琦 攝

  國際體育廣播公司是成都世運會的主轉播機構。這個曾為奧運會等國際大賽提供轉播服務的專業團隊,已在全球體育舞&幕後深耕近30年。20世紀90年代,烏爾蘇拉的父親馬諾洛·羅梅羅提出要建立一個專門為奧運轉播服務的專業機構,並於1996年正式組建了國際體育廣播公司。

  隨着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的成立,國際體育廣播公司近年來不再為奧運會服務,但仍是泛美運動會、歐洲運動會等多項大型國際賽事的主轉播機構。

  “這是我們第四次參與世運會的轉播工作。”烏爾蘇拉説,“我們這一屆完成了900小時的賽事直播,是上屆伯明翰世運會的三倍,也就是説,90%以上的比賽都有直播,這對於世運會來説是非常非常驚人的。”

  更令她感到振奮的是,執行這項任務的22個製作團隊中,僅有4個是國際團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轉播團隊構成了我們的主力軍,他們完成了出色的工作。雖然語言溝通上存在一定障礙,但所有人齊心協力,憑藉出色的專業能力,精準落實了賽前制定的攝像方案。”她説。

  圖為工作間現場。新華社記者 焦子琦 攝

  “十幾年前,賽事轉播強調‘大’——更多的攝像機,更全的場景,但如今重點已經轉移了。”談到轉播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烏爾蘇拉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在她看來,盲目地追求更高清的畫面或許是一種方向性錯誤:“我們在之前的大賽中也嘗試過使用4K甚至8K的信號來轉播,但是這對於觀眾觀賽體驗的提升並沒有很明顯。現在我們認為賽場的沉浸感、體驗感是更加重要的指標。畫面本身就有很強的敘事能力,要通過轉播講好賽場上的故事,而這就需要新技術的幫助。”

  本屆世運會,由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SMT)自主研發的InnoMotion産品首次在世運會的野外射箭項目中亮相。轉播畫面上,選手射出的箭的飛行軌跡被實時描摹,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箭的速度、落點等信息。這也是世運會中第一次採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採集和可視化呈現。

  德國ARRI公司的電影級攝像機同樣在本屆世運會首次應用於水上項目直播,對畫面表現力帶來了極大提升。另外還有Leapus Replay軌跡追蹤技術,將跑酷、蹦床等項目運動員的空中動作定格,讓觀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技術動作的魅力。

  “我們總是嘗試用新技術縮短觀眾與賽場的距離。”烏爾蘇拉説。

  烏爾蘇拉·羅梅羅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作為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就與中國結緣的“老友”,烏爾蘇拉清晰感知到了中國的變化:“相較當年,中國不僅在轉播技術上突飛猛進,體育文化傳播也達到新高度。”

  “中國有句話叫‘量變産生質變’。我認為中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中國一次又一次成功舉辦各種大型賽會有關。在不斷的實踐中,中國在體育領域與國際接軌,並在逐漸成為引領者。我們這次合作的中國團隊中許多人都非常年輕,而且懂得將技術創新與敘事能力相結合,推出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轉播産品。”

  隨着成都世運會的成功舉辦,她預見國際賽事格局將迎來進一步改變:“體育是無需語言的連接世界的橋梁,所有來成都參賽的運動員都享受到了超出預期的快樂體驗。我相信未來國際體育組織都將爭着來華辦賽。因為落地中國,意味着該賽事獲得了全球影響力認證。”

【糾錯】 【責任編輯:賈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