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比賽
能讓全國各地1100多名
擅長“跑”“跳”“投”的
青少年高手齊聚瀋陽?
揭曉答案:
首屆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
8月10日,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在遼寧省瀋陽市開幕。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這屆“小孩哥”“小孩姐”不一般
拿獎玩梗都在行
5人次創造新的亞洲少年最好成績
1人次平亞洲少年最好成績
另有多個項目刷新全國少年最好成績
600多人次創造個人最好成績
小編迫不及待想給大家介紹的
是松弛感滿滿的浙江隊選手陳妤頡
這位習慣在成年組征戰的短跑小將
站在同齡人的賽道
輕鬆包攬女子100米、200米兩金
8月13日,浙江隊選手陳妤頡在女子200米預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被網友調侃“小孩姐”欺負小孩
她謙虛回應
只是回到自己的年齡組比賽
希望給大家樹立一個追趕的目標
提升中國女子短跑的整體實力
標槍“大魔王”嚴子怡
不僅在個人項目中奪冠
在女子標槍(500克)團體決賽中
更是投出64米55
刷新該項目亞洲少年最好成績
在副項鉛球比賽中
她還收穫一銀一銅
8月13日,浙江隊選手嚴子怡在女子標槍團體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江蘇隊的陳鑫烑
在女子鉛球團體賽中
改寫女子鉛球亞洲少年最好成績
又“任性”地在個人項目中“二刷”
每天不是在刷成績
就是在刷成績的路上
陳鑫烑(右)和嚴子怡(左)合照。(組委會供圖)
在男子短跑賽場
四川隊成為冠軍常客
包攬男子100米、200米、400米
800米、1500米金牌
頂着一頭蓬鬆“爆炸頭”的尹子豪
強勢拿下三金
尹子豪接受採訪中。(組委會供圖)
小編在混採區問:
“這頭髮不會有風阻、影響發揮嗎?”
“小孩哥”笑道:
“我覺得並不影響成績,
一duang一duang還挺有節奏感”
8月14日,四川隊選手尹子豪(左一)獲得男子800米冠軍。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麻花辮”“熒光襪”“彩色墨鏡”
……
每位運動員都是一道
青春靚麗的風景
運動員對攝像機比“耶”。(組委會供圖)
他們將必勝的信念武裝到頭腦
也武裝到背包
遼寧隊選手張熙正的書包上
“事雖難,做則可成”的徽章
也讓小編熱血沸騰
雖然在男子七項全能比賽中
沒能站上領獎&
但媽媽還是為他送上鮮花
8月14日,張熙正和媽媽離開賽場。新華社記者 劉藝淳 攝
小編在混採區偶遇的
18歲“體育記者”周子恒
年齡很小
“工齡”卻很長
(這就是有5年工作經驗的應屆生嗎?)
周子恒(左)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他本是湖北省田徑協會的運動員
奈何“超齡”無法參加比賽
於是轉戰記者席
和小編講起體教融合
作為“業內人士”
他講得頭頭是道
“湖北省各學段銜接好”
“武漢學生通過體育能去很好的高中”
“四川省各地級市選材做得好”
……
8月11日,參賽選手在賽後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站在賽場的運動員們
背後都有體校與普通學校聯合培養
共同育才的新型青訓模式痕跡
8月14日,湖南隊選手趙城程(前右)和安徽隊選手向國偉(前左)在男子400米欄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北京市田徑隊總教練管連軍介紹
在小學階段引導孩子們參與體育運動
掌握各類田徑項目基本技能
對擴大人才選拔“蓄水池”尤為重要
浙江隊的陳妤頡和嚴子怡
都是在小型比賽中被發掘
到寧波市體校接受專業訓練
比賽訓練之餘都在普通高中學習
這種走訓模式讓青少年運動員
在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
接受高質量文化教育
8月11日,參賽選手在比賽中衝線。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
是繼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後
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又一項
針對青少年的全國性專項賽事
這種新型辦賽思路
着眼於體育強國建設
旨在推動項目普及
調動各地青訓工作積極性
增加競技人才儲備厚度
檢驗體教融合發展成果
8月15日,獲得男子團體項目總分第一名的山東省體育代表團在閉幕式上展示證書。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為期6天的首屆賽事已落幕
但富有成效的辦賽經驗還將延續
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
將由山東日照承辦
讓我們期待更多田徑“新苗”
勇往直前、茁壯成長!
記者:劉藝淳、吳俊寬、韋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