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16日電(記者程楠、劉揚濤、肖亞卓)成都世界運動會輪滑比賽正在進行,這項運動年輕群體參與度高,近年來一直在為進軍奧運會而努力。業內人士&&,輪滑入奧挑戰重重,需要在提升國際影響力、規範項目規則與擴大輪滑人口等方面持續發力。
入奧難在哪
滑板作為輪滑運動的一個分支,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以正式比賽項目身份精彩亮相,為奧運會注入青春活力,也提升了輪滑運動整體在奧林匹克運動體系中的地位。
“據我所知,目前業內正積極推動輪滑馬拉松項目入奧,我也非常希望輪滑(大項)在未來能躋身奧運會項目行列。”成都世運會期間,中國輪滑名將郭丹在接受採訪時透露。
輪滑作為一個大項整體入奧的難點在哪?
來自輪滑運動強國哥倫比亞的輪滑國家隊教練艾利亞斯·佩雷斯認為,項目曝光度不足是一大難點,“輪滑運動在世界範圍內還相對小眾,輪滑還需要更多人關注、了解和參與”。
此外,輪滑項目規則持續變化也阻礙了其入奧的腳步。兼任中國隊教練和隊員的郭丹介紹説:“過去幾年,在比賽賽制、淘汰方式等方面,規則一直有變化。跟過去相比,我這次參賽感覺還不太適應。”
德國男子速度輪滑隊隊員內爾斯·布奈曼也感同身受。他説,輪滑項目競賽規則一直在變化,還不夠規範。
世運會向來被視為運動項目入奧的“孵化器”,佩雷斯、郭丹和布奈曼等業內人士希望通過成都世運會,能讓大眾更深入地了解輪滑項目,促進輪滑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規範發展,從而提升其入奧概率。
中國市場受重視
世運會速度輪滑場地賽在成都輪滑運動中心進行,賽場邊觀眾的吶喊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場地負責人介紹,速度輪滑項目自開賽以來幾乎場場座無虛席,群眾觀賽熱情很高。每場300多張的比賽門票基本上一放出來就被搶購一空,可謂“一票難求”。
世運會輪滑賽事火爆是近年中國輪滑運動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中國輪滑協會秘書長魏勇介紹,近年來國內輪滑運動群眾基礎持續擴大,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輪滑運動人口達千萬人,青少年群體佔比超過70%。協會以賽事活動為牽引,帶動培訓、裝備製造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每年舉辦國家級賽事活動近百場,其他各級各類賽事活動近萬場。
世界輪滑聯合會主席薩巴蒂諾·阿拉庫&&,十分看重中國市場。據他透露,聯合會多次赴中國不同城市考察,期待與中國攜手共同舉辦輪滑馬拉松、速度輪滑競速賽等高水平國際賽事,同時積極推動中國城市成為亞洲輪滑培訓基地,實現賽事、培訓多元發展。今年初,國際輪滑馬拉松巡迴賽(上海站)舉行,吸引了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名運動員參賽。
“輪轉冰”的“迂迴”路徑
在輪滑尚未被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的情況下,“輪轉冰”成為部分選手實現奧運夢想的“迂迴”路徑。
本屆世運會開幕式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郭丹便是成功範例。在2013年世運會摘得兩金一銀後,她於2015年“跨界”轉練速度滑冰,並成功參加了2018年平昌和2022年北京兩屆冬奧會,成為我國首位站上冬奧賽場的“輪轉冰”運動員。北京冬奧會上,美國選手埃琳·傑克遜在速度滑冰女子500米比賽中奪冠。之前她也曾是一名輪滑運動員,此後為實現奧運夢想轉換了“賽道”。
郭丹希望把自己的“輪轉冰”經驗傳遞給更多年輕人。她&&,“輪轉冰”並非易事,要搞清楚自身身體條件和特點,訓練中要針對性補強短板。“‘輪轉冰’不單單是運動能力和體能要強,對技戰術、臨場應變能力等要求都很高。”
參加本屆世運會速度輪滑項目的中國運動員張振海,在速度輪滑男子場地賽(500米+D爭先)中奪得一枚銅牌。他説,自己未來將跨界轉項速度滑冰,期待通過“輪轉冰”實現奧運夢想。
本屆世運會上,代表中國隊參加速度輪滑男子比賽的18歲運動員潘郅遠也有同樣的夢想。他&&,跨界轉項其實並非容易的選擇,但對奧運會的憧憬,讓他也想要“拼一次”。他從去年年初開始接觸速度滑冰,他覺得需要克服的難點是把握不同的技術特點。“結合自己的特點,我打算未來主攻中短距離的速度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