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6/ 16 08:06:14
來源:新華網

全國非遺精品匯聚上海

字體:

  新華社上海6月12日電(記者孫麗萍)一塊重達1.5噸的天然龍蛋石,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愛光和四位弟子手下幻化為陶淵明的桃源仙境。數千朵“石雕”桃花在山間盛放、落英繽紛。

  “這件耗時五年完成的青田石雕,刻畫的是千百年來國人心目中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在12日舉行的“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上,來自浙江的非遺“匠人”張通為觀眾解讀非遺藝術品。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在主會場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及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金橋碧雲美術館、抱樸美術館等五大展館揭幕。此次邀請展將持續舉辦至7月11日。

  據悉,此次展覽匯聚全國1200余位優秀非遺傳承人創作的1500余件(套)精品。其中,既有展示建黨百年來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工藝精品,也有展示當代傳統工藝傳承人創作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代表時代藝術高度的作品。

  從B站UP主“才疏學淺的才淺”創作的復刻三星堆黃金面具,到媲美國際頂級奢侈品大牌的國家級非遺——骨木鑲嵌箱包;從幾可亂真的大型“貝雕”九龍壁到唐三彩造型的“絲綢之路”……令人目不暇接的全國非遺精品,不僅折射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也呈現出它日益鮮活的生命力。

  耗時8年完成的海派非遺巨作——朵雲軒木版浮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壽圖》,以流光溢彩、富麗堂皇的畫卷,描繪了46位仙人為西王母賀壽的宏大場景:騎牛的老子、天上的星君、人間的八仙,紛紛騰雲駕霧赴宴……而琴箏和鳴、書畫相酬的文人生活也蘊含其中。

  “這不僅是天上畫卷,也是人間生活,它表達了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非遺傳承人鄭名川説,這幅非遺巨作涉及浮水印工序多達萬余次,每一根線條中都蘊藏“匠心”。

  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甘而可,耗時20余年“復興”了從三國時期就已存在、卻瀕臨失傳的“犀皮漆”漆器工藝。經過數不勝數的“失敗”、甚至渾身長滿“漆瘡”,他將綠松石、丹砂、珊瑚、黃金等“奇珍異寶”加入天然生漆,終于讓漆瓶的表面煥發出如無盡漣漪般蕩漾的金色斑紋……甘而可創作的漆器如今已被一些國際知名博物館收藏。

  “非遺,不僅要恢復記憶,而且要傳承創新,飛入尋常百姓家。”甘而可説,年輕一代如今用這種特殊的非遺藝術創作手鐲、茶杯、儲物盒、背包,儼然成為“時尚新寵”。

  同日在上海舉辦的傳統工藝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説,我國傳統工藝正呈現出發展振興的新氣象,未來將“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動傳統工藝實現高品質發展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係統性保護,不斷開創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新局面”。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05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5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