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三中全會“基層行”:何以青綠 “智”繪礦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17 14:48:36
來源:中國華能

華能三中全會“基層行”:何以青綠 “智”繪礦山

字體:

  “有礦不見礦,礦在美中藏,有煤不見煤,滿眼全是綠”。在廣袤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的伊敏河畔,坐落着一座大型煤電基地——華能伊敏煤電公司伊敏露天礦。礦區掩映在成片的草原與鮮花之中,天空湛藍如洗。在這裡,一幅具有“華能伊敏”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新圖景正在加速繪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為新時期推進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指明了改革方向。作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和全國智能化示範礦山“雙料”單位,華能伊敏露天礦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引領,正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信念和磅礡力量,因地制宜、勇於探索,建立“綠色開採工藝、智能化設備應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相結合的伊敏模式,以科技創新“高素質”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共進,共繪新時代智慧礦山新畫卷。

  乘“數”而上 傳統産業“老樹發新芽”

  走進華能伊敏露天礦的生産調度指揮中心,各色線條在大屏幕的“礦山一張圖”上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生産畫卷,這幅圖不僅精準地勾勒出每一台設備的坐標,還實時追蹤着一台&礦卡的行駛軌跡,它們的任務狀態、載重、時速等關鍵數據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礦山運營的強大信息洪流。

  華能伊敏露天礦是保障東北三省煤炭供應的重要能源基地,自2020年以來,該礦連續兩次核增産能共計1300萬噸,相當於國內一座中型露天煤礦的全年産量。如何提高生産效率完成增産任務,成為擺在伊敏露天礦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020年,華能伊敏露天礦把“主意”打到了智能化建設上,依託國內首個高寒地區露天煤礦無人機測量系統,創新研發了“礦山一張圖”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便捷獲取人員定位、車輛行駛、設備運行、邊坡監測、報警等重要數據,極大提高了管理決策效率。 

  “以前巡礦靠人工,一次要花一個多小時。自從用了‘礦山一張圖’後,我們可以直接在系統上查看處理,同樣的工作,幾分鐘就能完成,高效又便捷,而且還無死角、無盲區。”華能伊敏露天礦生産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姜文濤介紹道。

  “‘礦山一張圖’只是智慧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智能化建設工作華能伊敏露天礦科技副礦長趙耀忠接過話茬。他&&,伊敏露天礦以“礦山一張圖”系統為依託,2020年研製了中國華能首個基於雲原生的綜合業務管控&&,具備“在線監測、智能聯動”等多種功能,逐步實現從“人控”到“數控”的提質升級,從“少人”到“無人”的智慧轉變,讓智能化礦山建設為煤礦安全高效生産賦能。

  以“智”提質 無人礦卡跑出“新動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這為我們加速傳統煤炭産業升級,提供了根本遵循。”伊敏露天礦礦長舒應秋&&。

  在華能伊敏露天礦無人化示範工作面,一台&純電動無人礦卡晝夜不歇精準作業。這些勤勞的“小蜜蜂”,通過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多重傳感器融合,可在50米之外檢測到直徑30厘米的障礙物,實現車身360度無盲區持續穩定感知,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完成採、運、排編組常態化作業,作業效率基本與人工作業效率持平,開闢了露天煤礦智能化建設新賽道。“真沒想到,我們礦山行業也有了自己的‘蘿蔔快跑’。”舒應秋自豪地説。

  今年5月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專家,對“高寒環境露天礦電動無人駕駛礦卡智能高效運輸系統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科技成果鑒定,認定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一片空白”到“國際領先”,短短四個字變化的背後,是華能伊敏露天礦項目參與者對煤炭産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不懈追求。

  為貫徹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23年華能蒙東公司牽頭,聯合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技術公司等行業頭部企業組成創新聯合體,打通研發、生産、應用全環節,針對華能伊敏露天礦高寒氣候和獨特地理環境條件及作業工藝,創新式構建了“雲-網-車”協同無人駕駛運輸作業系統。自創新聯合體成立以來,已集中解決了車體、電池、無人駕駛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40余項,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産業化的全鏈條創新。

  逐“綠”而行 “草原明珠”煥光彩

  美麗的“伊和諾爾湖”兩岸綠樹成蔭,湖面碧波蕩漾,時而可以看見鷗鷺、灰鶴、麻鴨前來棲息、覓食。熱衷攝影的華能伊敏露天礦職工王德升以前從沒想過,在單位門口就能見到國家二級保護小天鵝。“我還拍到了小天鵝的幼崽,説明它們已經在礦區‘安家落戶’”。

  “伊和諾爾湖”是華能伊敏露天礦開採前存在的小型湖泊。隨着採區擴大,這處湖泊慢慢沉入地下。2022年伊敏露天礦生態修覆核心區建成,美麗的“伊和諾爾湖”再現草原,成為職工群眾日常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點。

  建成綠色礦山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續推進。一直以來,華能伊敏露天礦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理念,這既是對礦産資源開採利用科學化的追求,也深刻體現了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自然規律的尊重與融合。

  呼倫貝爾伊敏地區高寒、無霜期短,植被生長期有限,生態重建十分困難。多年來,華能伊敏露天礦經過大量的植被恢復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寒地區草原生態重建模式。

  “通過多年試驗,我們探索出一套土壤改良及肥力提升綜合技術方案,並借助高效種植等技術手段,在短時間內植被覆蓋度大幅增加,物種豐富度和植物群落的穩定性顯著提高。”伊敏露天礦環保專工李文超介紹。

  如今,華能伊敏露天礦已累計採集回收黑土近600萬多立方米,復墾綠化面積超1000公頃,復墾綠化率達100%。開採後的排土場已變成鬱鬱蔥蔥的“花果山”,排土場修復後建成的集中式光伏項目,所發綠電又被礦用電所吸納,綠水青山已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金山銀山。

  向“黑金”要生態、向生態要發展。傳統能源行業邁向“新智綠”,既是能源領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也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鼓點,華能伊敏露天礦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為能源轉型發展注入更多“綠”意。(文:王昕 王軼群 王曉茜 攝:王昕)

【糾錯】 【責任編輯:楊易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