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 09 11:41:11
來源:中國華能

中國華能赤子初心丨海上風電建設者陳佳志:青春之花海上開

字體:

  碧海藍天中,白色的風機高高聳立,巨大的槳葉隨著陣陣海風悠悠轉動,渲染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工業之美。“90後”陳佳志乘船穿行其間,壯志滿懷。

  “我希望在未來5年、10年,能參加更多走在亞洲乃至世界前列的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陳佳志身後的海上風電場,位于“風能大省”江蘇。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他,已在海上風電領域摸爬滾打7年,參加了亞洲當時最大裝機容量海上風電場——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場、國內首個旋轉流潮汐海域風力發電項目——華能灌雲海上風電場建設……現在是華能江蘇清潔能源分公司灌雲海上項目部經理助理。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對海上風電的熱愛,對自身夢想和職業的尊重,對趕超世界風電強國的期盼,讓我內心始終充滿幹勁!”談及奮鬥初心,陳佳志激情飛揚。

  尋夢藍海 向難而行

  結束一天的工作,面朝黃海,只見夕陽余暉下“十丈蒲帆海上開”……這是2014年,剛從河海大學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的陳佳志憧憬的畫面。

  可現實卻給他一記重擊,眼前是一片片荒草灘,連買生活用品都要到10公里之外的小鎮。可他還是選擇扎根下來,與風機檢修和海上風電基建為伴。

  “是‘三個慶幸’,讓我如海上風機鋼管樁一樣,深深嵌在大海,具備承擔起上千噸風機重量的勇氣和力量。”陳佳志説,“我的大學導師對中國風電事業的熱愛深深感染了我。大學時期爭取入黨,也是受他影響;新能源發展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我有幸遇到了風電‘最好的時代’;畢業後很快參與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場建設。幹事創業的氛圍,一直激勵著我朝更高的目標前行,向一名合格的基層一線黨員邁進。”

  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場,是華能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在這裏,陳佳志成為“拓荒者”中的一員,他的職業生涯也實現了從生産檢修向工程建設角色的轉變。

  “外部協調、場內調試、兩站一纜倒送電……”2016年8月,對工程建設知之甚少的陳佳志,參加了項目陸上升壓站倒送電準備會,不停地在筆電上記著,生怕漏掉一個細節。

  “聽到讓我計算海纜倒送電時的衝擊電流,腦子一下就懵掉了,當時的自己連海纜都不是很了解。”陳佳志説,他和師傅張中鼎整整研究了一夜,當數值定格那一刻如釋重負,但緊接而來的是忐忑不安,數值結果將直接影響保護帶負荷試驗。在得知試驗結果好于預期時,他趕緊把計算方法記錄下來。他説,“每一份經驗都難能可貴。”

  海上風電建設,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艱苦。八仙角項目海上升壓站沒有網絡信號,生活條件也相對較差。為了搶工期,他們在海上升壓站一住就是半個月以上。“對于我這個年齡段來説,做起來很難,但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做到!”陳佳志説。

  海上升壓站受電前調試期間,大風突起,補給無法送達,出現缺鹽少菜的狀況。包括陳佳志在內的10多個人連續幾天就是豆瓣醬拌白米飯,喝白水煮蘿蔔湯,一直幹到夜裏一兩點。大風過後,補給船到來,許久沒吃肉的他們眼裏直放光。但在得知因為涌浪太大,交通船太顛簸,肉掉進海裏時,他們遺憾地只能“望洋興嘆”。

  2017年9月,八仙角海上風電場順利完成240小時試運作,全面進入商業運營階段。歷經海上工程建設艱苦磨礪的陳佳志,此時已褪去了青澀。他説,“八仙角是我夢想起航的港灣,是我扎根華能、投身海上風電建設的起點,是我向基層一線合格黨員看齊的第一塊磨刀石。”

  築夢奮鬥 創新開路

  “佳志,打樁錘壞了,四根導管架樁沒打下去。”“灌漿設備就一套,有設備沒船,佳志怎麼辦?”陳佳志的電話和對講機響個不停。

  2017年7月,陳佳志便已投身到華能灌雲海上風電場建設工作之中。他從運維班長(值長)做到項目經理助理,全面參與了項目建設,從事施工準備、外部手續、送出工程、協調船機、現場施工管理等重點工作,協調海事、海洋、漁業、海監、水利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現場施工安全、品質、進度管理各項規定。“協調工作,對能力是極大考驗,這段時期,是我痛並成長最快的一段時期。”陳佳志坦言。

  為了協助項目部經理統籌做好各項事務,陳佳志的日歷表上幾乎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平均一個月回一次家;為了保證窗口期施工,盡快協調一套打樁錘,他一夜打了不下四五十通電話,最終從其他單位借來一套打樁錘……

  “佳志,39號樁不自沉怎麼辦?”長近70米,樁徑7米,重約1000噸的主樁不自沉,安全風險重壓,讓他寢食難安。他與施工方逐一排查,在排除船機本身故障及海底無障礙物後,決定通過船上振動錘高頻低能量錘擊,破壞海底表面硬殼層。隨著錘擊聲,主樁被狠狠地打了進去。

  “幹工程項目,兼顧科技創新,有些人反感。灌雲項目的快速推進,讓我的想法發生了轉變。”談及項目建設難點,陳佳志説道。

  灌雲項目海纜保護管穿堤工程,直接關係“兩站貫通”。保護管全程長度達360米、深度達28米,國內鮮有類似工程經驗借鑒。施工海域海況十分復雜多變,水流流向具有以11~12小時為周期、360度旋轉的特徵,施工時需實時掌控當下的水流流向及水深,採取多船抵靠方式,保證鋼管在海中彎曲不超過允許彎曲半徑,稍有不慎,就會導致頂管彎折破壞或施工船舶擱淺。陳佳志帶著他的徒弟瀋陽、孫銘與設計院、施工方一道研究方案,通過360米鋼管陸上拼接整體入海回托等創新手段,順利完成了鋼管穿堤,確保了價值上億元主海纜設備的安全,為海上升壓站倒送電及風機並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葉輪直徑171米、184米風機坐灘施工,是項目主體施工最大的難點。陳佳志與監理、施工單位多次開會討論。他帶領吊裝黨員突擊隊全體成員衝鋒在前,各施工工序銜接緊張有序,精確到分秒,順利完成首颱風機吊裝。考慮到在場船機性能,在184米風機吊裝時,他與施工團隊調整運輸船噸位及駐位位置,克服海況影響,創新採用了“靜”對“動”的吊裝方式,即支腿船吊機直接從運輸船上將葉片吊起,在船機設備性能有限的條件下順利完成大型機組的水準單葉片吊裝。此次吊裝成功,縮短工期近3個月,節約成本近4000萬元。

  此外,他借助公司科技創新政策和平臺,基于灌雲項目實踐經驗,參與開展《海上風電低成本開發的關鍵技術路線和智慧運維應用研究》等課題研究。“接下來海上風電即將面臨平價階段,科技創新必將是海上風電降本的法寶和利器。”陳佳志説。

  逐夢青春 接續追風

  “在陳佳志身上,有著華能人恪盡職守、艱苦奮鬥的精神,敢于擔當、追求卓越的勇氣與氣魄。”灌雲海上項目部經理張管武這樣評價陳佳志。

  華能人的精神和氣魄正是集團公司不斷發展的源動力。如今,陳佳志也有了徒弟。“佳志就是我的老師。他將項目建設上所有經驗,都在潤物細無聲中教給了我。”灌雲海上項目部的瀋陽説。對于帶新人,陳佳志表示,“要向帶我的師傅張中鼎、黃趙晶一樣,敞開門帶徒弟。幹檢修就要在寒冬酷暑反覆爬幾座上百米風機除障消缺,幹項目就要迅速掌握做事方式、特點。要把重點經驗傳給他們,把經歷的挫折告訴他們。”

  2021年4月,陳佳志轉戰射陽海上風電項目,在清能公司帶領下積極研究華能面向“十四五”海上風電平價競價上網的技術路線。陳佳志認為,“平價時代,是風電大基地開發時代,進一步開發遠海資源,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打造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積極推動‘智能運維’是當下的重要選擇。”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正在引領能源綠色革命,海上風電是非常重要的未來清潔能源發展方向。華能加快了綠色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以前瞻性、躍升式發展實踐為中國“減排”承諾寫下生動的華能注解。“我深深意識到,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個華能人,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海上風電報國,回報黨和國家,以及華能對我的培養,投身到華能百萬級海上風電項目、千萬級風電基地的建設中,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自己的力量。”陳佳志説。(李葉 史立志)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9930121123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