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肩挑背扛”到數字化——看稻種基地的七年之“變”
2020-09-22 16:35: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福州9月22日電(記者林超)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記者在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福建省建寧縣看到,全自動收割機在金黃的稻浪間穿梭,4層樓高的塔式烘幹機日夜轟鳴,處處是喜人的豐收景象。在寧水木等農戶看來,這一切在7年前難以想像。

  “我今年56歲啦,要沒有這些大傢夥,再像前幾年那樣肩挑背扛,我可幹不動了。”寧水木告訴記者,不久前他剛開著農用三輪車,拉了5000多斤稻種到合作社賣掉,拿到了4萬多元收入。

  寧水木在建寧縣裏心鎮寧源村制種已有30多年,但直到2012年,他的田仍沒有機耕路和完整的水渠,是被農機“嫌棄”的角落。每年的收獲,對于他都是甜蜜而艱辛的經歷——他得用扁擔挑著稻谷,穿過2公里的小路,一趟趟地往外運。他一次最多挑140斤稻谷,收完10多畝地大概得花1個月時間。

  建寧縣有2.35萬戶農民從事雜交水稻制種生産,近年來雜交水稻制種面積保持在14萬畝以上,産量3000萬公斤以上,約佔全國10%。

  2013年,建寧縣被列為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種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收割機和拖拉機也開到了寧水木的田頭。“收割機幹一天,頂我幹半個月。原來最多種十幾畝,現在種40畝也不費勁。”寧水木説。

  改善基礎設施,為稻種生産打下堅實基礎;信息化數字化,為種業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在建寧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內,一塊LED大螢幕正更新著農資銷售、綠色防控面積等數據。這是建寧縣今年新建的種子産業互聯網平臺,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全産業鏈提供資源共用和數字化服務。

  “通過平臺,種子買賣方可線上交易,種子經紀人可線上指派制種農戶,農民可線上預約農機服務……”平臺搭建方、禾眾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仁暉説,平臺不僅可以為稻種交易提供便利、降低生産成本,還可以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數據依據。

  建寧縣副縣長柯良發介紹,2013年至今,建寧縣制種現代化水準實現了跨越式提升:機械化率從60.1%提升至80.5%,稻種烘幹率從0提升至82%,信息化服務覆蓋面從25%提升至87%。

  建寧縣制種産業的變化,是全國種業基地不斷發展的縮影。光電分選、全自動種子計量包裝、種子“健康”檢測、二維碼全程可追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種業監測處處長王玉璽介紹,隨著基地基礎設施的大幅改善,一係列先進技術在種業基地廣泛推廣應用,不少基地已經實現了“鳥槍換炮”,基地種子單産平均提升10%以上,種子品質關鍵指標提高幅度在5%以上。

  “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裝上自己的飯。作為農業的‘晶片’,種業安全是核心問題。”談及種業基地近年來的大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説,“基地現代化水準的提升,築牢了農業生産供種安全的根基,讓糧食安全底氣更足。”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載入更多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0112652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