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西官房村“變形記”
2020-06-17 11:09:4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天津6月17日電(記者李亭)海河故道河畔,棗花飄香,柿子挂果,磚青色的村居掩映在樹蔭下,71歲的李鳳會正在自己家門口乘涼。

  “以前家門口是臭水溝,一到夏天,不僅難聞,還蒼蠅蚊子滿天飛,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臭水溝沒了,路也修好了。家門口這棵椿樹,還有那棵棗樹有好幾十年了,我又新種了一些果樹,整理了一片小花圃,不僅環境美,還特別涼快!”

  不僅臭水溝變身小花園,李鳳會住了20多年的民房也大變樣。屋內幹凈整潔,洗手間裏抽水馬桶、洗手池、燃氣壁挂爐等一應俱全。“現在的日子以前可沒法比。”李鳳會説。

  李鳳會眼裏的這些變化還要從天津市2017年啟動的新一輪結對幫扶困難村三年行動説起。2017年8月,李鳳會所在的津南區雙橋河鎮西官房村被定為新一輪結對幫扶對象。

  雙橋河鎮黨委書記陳子苓介紹,西官房村的衛生環境是幾個村子裏比較差的,幫扶小組首先從人居環境開始攻堅,鎮村聯動開展了“治臟、治亂、治差、治臭”行動。垃圾分類、道路硬化、自來水入戶、煤改清潔能源、污水進管網……村莊環境煥然一新。

  為了保持治理成果,西官房村制定了《村規民約》,發動村民實施“門前三包”,開展“美麗庭院”大比拼,組建志願服務隊伍,黨員、村民代表、志願服務隊伍成為踐行《村規民約》、垃圾分類等工作的義務宣講員,鼓勵村民自發共建共治共用。

  “‘面子’有了,‘裏子’也不能差,得想辦法讓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陳子苓説。2019年,雙橋河鎮以西官房村為試點,探索“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産業發展模式,引入專業合作社作為産業孵化基地。開展500畝精品小站稻種植和稻蟹混養示范試點,變過去的單一水稻種植為稻蟹混養,畝收益跟過去比翻了一番。開展了30畝南美白對蝦“一季兩茬”標準化水産養殖,畝産值增加了7000元。

  “今年我們還計劃引進‘秸稈-菌業’生態迴圈項目,探索‘統一菌棒、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的模式,利用水稻秸稈種蘑菇,種完蘑菇後的秸稈還可以用作肥料,既能實現水稻秸稈的回收利用,也能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增收。”陳子苓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尹世傑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北京消費季 繁榮“夜經濟”
芒種時節麥收忙
芒種時節麥收忙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探秘徽墨傳統制作工藝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12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