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150個紅手印背後的棚改故事
2020-01-14 15:37: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銀川1月14日電 題:150個紅手印背後的棚改故事

  新華社記者許晉豫

  住進新居兩年,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西萃芳庭小區的棚改居民獲得感滿滿。為表達內心喜悅,近日,小區150戶居民聯名給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寄去一封感謝信、一面錦旗,並鄭重地在信後摁上自己的紅手印。感謝信裏寫道:“感謝黨和政府棚戶區改造的好政策,圓了大家住新房的夢。”

  這150個紅手印代表的是寧夏原長城機床廠小區1015戶、近6000名居民。成立于1965年的原長城機床廠是一家“三線建設”企業,工廠職工大多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支寧人,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寧夏,但企業十多年前破産後,他們的住房就成了大問題。

  “我1966年從遼寧大連來到銀川時,工廠附近都是沙地和墳地,工人們邊生産邊生活,下了班還要打土坯蓋宿舍,大家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才陸續住進樓房,每戶有五六十平方米。後來樓房也變得老舊,企業破産後小區沒人管了,除了偶爾停水停電,到處都是垃圾,大家都盼著盡快棚改。”79歲的原長城機床廠老員工孫晨玉説。

  盡管盼著住新房,棚改之初,不少居民對此卻顧慮頗多:擔心棚改爛尾、擔心新房品質不好、害怕搬不回老地方……感謝信的發起者范玉芝因不願搬遷還成了“釘子戶”。

  2014年棚改開始後,范玉芝開始了3年多的“流浪”生活,為節省房租,他們老兩口在偏遠處租房,一有空就跑到工地看進度,直到2017年年底住進新家後,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讓范玉芝驚喜的是,住進新房半年左右,小區就給他們辦下了房産證。採訪時,范玉芝説後悔當了“釘子戶”。

  范玉芝老兩口一向生活節儉,40年前購買的“永久牌”自行車去年才“退役”。但在交房後,他們花十多萬元把房子好好裝修了一番。來到范玉芝家,兩室新居寬敞明亮、溫暖如春,家中實木家具、60吋大彩電、現代廚衛應有盡有。

  范玉芝笑著説:“小區內配套完善,出門就有小學,裝修工人也説我們小區房屋品質好。我們老了,能住上這麼滿意的房子自然願意好好裝修。”

  棚改後的新小區裏老年人居多,為更好地照顧他們的生活,去年,范玉芝聯合小區其他四人自發成立了社區服務協調小組,每隔一段時間,他們便挨家挨戶徵集意見,並及時將問題反饋給小區物業。孫晨玉説,新小區不僅服務好還有人替我們這些老年人操心,更覺得這是個家了。

  針對小區周邊老年人較多的現實,西萃芳庭小區還配套建設了7000平方米、可提供120張床位的康養中心,配套建設了診所、書報室、餐廳、娛樂室、護士站等。康養中心資訊管理員徐紅雁説,2019年3月份開業後,康養中心還可提供居家養老,可服務周邊5公里內的老人。

  西萃芳庭只是寧夏乃至全國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談及現在的生活,范玉芝説:“1968年剛來銀川時因條件非常艱苦,我一年偷跑回家兩次,當時哪能想到現在住著新房,拿著養老金,日子天天像過年,這一輩子值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福州:春節臨近 年味漸濃
巡山掃石護春運
巡山掃石護春運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甘肅張掖:排練社火迎春節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雪原上的鐵路檢修員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6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