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要亂扣“落後”的帽子!文化交流應更自信
2019-12-09 11:17:33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最近,視頻博主李子柒在外網爆紅引發爭議,一些網友認為李子柒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後”,迎合一些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是一種負面的文化輸出,或者説算不上是文化輸出。

  其實,從李子柒的視頻看,其內容以傳統農耕文明中的美食文化為主,制作精良,整體上營造了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理想化農村生活,風格輕松唯美。無論是美食,還是田園生活,都是現代人所喜愛、所向往的,是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這可能是其在外網走紅的原因。從國外網友點評看,基本也都是以正面肯定為主,屬于個人化、“粉絲化”的輕松互動,看不到多少“文化輸出”的嚴肅感覺。

  傳統農耕文明算是中國的“落後”一面嗎?顯然不是。對于現代工業社會來説,傳統的農耕文明在生産技術上是落後的,但其蘊涵的文化價值卻是永恒的,它對生命、自然的尊重值得現代人繼承和發揚,它緩慢悠長的生活方式對現代人也有一種減壓和啟發的效果。我們要看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對農耕文明價值的認識上,中外並無不同。對于中國的農耕文明,我們應抱有溫情的善意,對于視頻博主用唯美方式展示中國的農耕文明,我們也應多一些寬容和自信。

  此外,對視頻博主在外網個人化、商業化、網紅化的展示方式,也不必以“文化輸出”之類宏大主題的模式標準去套。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多年,中國的對外交流方式越來越豐富多樣,民間、個人、商業交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對于後者,應給予更多的包容,讓講述中國故事的作者有更多自由創作的空間。事實上,主題先行、單方灌輸的文化輸出往往收效甚微,以個人視角放軟身段、“潤物細無聲”的交流方式更為有效,在這方面視頻博主等社交媒體方式有著天然的優勢。對于能夠“走出去”的正能量中國博主,我們應帶著自信樂觀其成,這恐怕才是“強起來”的中國應有的格局和氣度。(王新亞)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5324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