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當教育迎面撞上AI:機器人教出一批“機器人”?
2019-11-06 08:13:19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打開購物網站,它會根據你的瀏覽習慣推送商品。如今,這類“比你還了解你”的技術已經應用于教學中。根據平時考試及作業情況,教學類AI會自動推送一套新習題。多地學校實踐證明,AI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與此同時也有人擔心,AI會讓“應試教育”更加“應試”。

  一些專家表示,人工智慧、大數據、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技術正在深刻影響教育形態,應當轉變思維,用其所長,推動向“素質教育”的深刻轉型。

  大數據精準教學係統受歡迎

  在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瑞麗,一項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課堂的形態,也改變了教與學的關係。

  瑞麗市第一民族中學校長劉燕介紹,從2014年開始,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實現全校師生教與學向信息化、數字化轉變。課堂呈現形式由傳統的“粉筆+黑板”演變為“教師平板+大屏+學生平板”的新模式。學生將作業上傳到雲端後,電腦保留學生高一到高三學習軌跡的大數據。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教學深受教師喜愛,讓他們擺脫了大量繁重的統計分析工作,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劉燕説,隨著信息化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還會有更大發展空間。

  一位學生表示,他最喜歡電腦上的“錯題本”功能。可以看到錯題的答案、訂正後的答案以及解析和知識點,還能列印出來重做,非常方便。通過電腦數據分析與習題推送,每個學生都有一套個性化學習方案。

  支撐這個教學係統的,是科大訊飛基于大量數據分析開展的服務。科大訊飛教育事業群副總裁王卓介紹,以個性化學習為特色的“大數據精準教學係統”,目前已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學等全國1萬余所學校部分年級使用。

  合肥市第六中學高二年級物理老師蔡勝國介紹,在AI的幫助下,教師再也不用一張張批閱試卷了,學生們所有試卷都通過電腦自動閱卷完成。通過文字識別機器,一張張手寫的卷子像復印機出紙一樣,很快就批閱完成。隨後教師可拿到一份大數據分析報告,比如某道選擇題,全班80%學生答對,20%答錯的學生是誰、錯在哪裏,各種情況一目了然,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講解。

  AI不僅可以批閱試卷,還能協助教師備課。江蘇省寶應中學數學老師陳家飛説:“係統可以根據教學進度精準推送資源,老師再做審核、挑選即可。這些選好的題再由電腦針對每個學生的需求進行推送。此外,係統還可以自動生成講解PPT,大大減輕了老師的備課量。”

  教育超腦推動“精準應試”

  在部分地區,高考網上閱卷也採用“人工智慧輔助網上評卷品質監控”模式,讓AI機器人參與。英語作文這樣的主觀題,機器人也可以批改。

  基于科大訊飛提供的技術,機器人可以根據教師預判的部分卷子提供的標準,自動給剩下的卷子打分,其打分水準、穩定性超過大部分老師。這一技術已經應用在安徽省近年的高考等考試中,成為教師閱卷的參考。

  “一係列關鍵技術的進展,使我們可以構建支撐教育重點環節的教育超腦,讓課堂圍繞學生的需求推送各種資源。”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説,在後臺分析中我們看得非常清楚,學生有超過一半時間重復做題,是無效的負載,帶來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長徐海龍説:“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電腦可以給學生精準推題,及時鞏固薄弱知識點,掃除學習盲區,實現精準學習。”目前機器的精準度比較低,比如題庫推送10個題目,需要教師進行手動甄別、篩選,最終選出2到3個。

  針對目前教育AI的應用方向,上海電教館館長張治認為,當技術作為教育工具而存在,其實質還是在灌輸、訓練,只不過把“人灌”變成“機灌”,教學的流程沒有發生再造。只有轉變傳統思維方式,才能真正促進教育向前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榮懷也對機器人參與教輔工作表示擔憂:“我們對學生學習和認知規律的研判,並不是簡單幾個數據就能掌握的,要基于人類腦認知係統進行教學實驗。”

  “今天的教育仍存在比較突出的應試教育傾向。”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提出,AI的發展可以推動教育評價進入新階段,從而進一步推動教育體制改革。

  “人只能由人來培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發布的《教育中的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報告指出,雖然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公共政策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這一領域很可能在未來10年呈指數增長。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人工智慧+教育”正在使教育發生革命性變革,但教育的本質不會變,可以概括為:一個人通過接受教育,努力提高生存能力,過上有尊嚴而幸福的生活;提高為社會服務的品德和能力,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人只能由人來培養,不可能由機器來培養。”顧明遠説,兒童的成長需要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來指導、幫助。教師永遠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育要提高人的生命品質和生命價值,技術替代不了老師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

  技術的進步,讓“精準應試”更高效,也為教育評價帶來新窗口。吳曉如説,學校一方面在給學生減負,一方面依然難以擺脫高考分數這根指揮棒。若教育評價轉型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那麼機器人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相應功能,幫助青少年更愉快、更健康、更加個性化地發展。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VR技術在更真實的環境下評價孩子。通過教育數據建模、數據分析等,可以將評價更加高效地返還給個體。”董奇介紹,今年5月他參與的一項研究,在全國范圍進行藝術素養測評,實現了對學生演唱全程電子化採集、儲存與分析。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智能時代的教育,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實現更加多元、更加精準的智能導學與過程化評價,促進人的個性化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教育治理體係將面臨社會倫理、數據安全的新挑戰。

  據介紹,為推進人工智慧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教育部門正在組織研制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以構建智能時代的教育新生態為目標,全面創新教育模式,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作者: 趙琬微)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多彩秋色“繪”泉城
多彩秋色“繪”泉城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北京豐臺:金秋賞菊正當時
挪威:絢爛北極光
挪威:絢爛北極光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醉美新疆金秋胡楊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19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