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憶百年五四 誦青春之歌——探訪北大紅樓
2019-05-04 20:18:3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記者魏夢佳 孫琪)北京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距離紫禁城東北不遠處,有一座凹字形的磚木建築。因其主體建築為紅色,被人稱為“紅樓”。這座1918年建成的著名建築,曾是國立北京大學文科、校部及圖書館的所在地,現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時值五四運動100周年,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來到這裏,通過一間間展室、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文字,重憶百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五四風雷”,感受激蕩至今的愛國豪情和青春偉力。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走入這座百年建築,狹窄的樓道、昏黃的燈光,在辦公室、書庫、閱覽室、雜志社、教室等各房間穿梭,似乎仍能聽到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北大青年及教育先行者們為救國奔走的吶喊聲和腳步聲。

  紅樓一層最裏面的屋子,是當時影響廣泛的北大學生社團新潮雜志社。紙筆、標語、旗幟等,似乎還能看到五四前夕,以新潮社社員為首的北大學生,在這裏緊急制作3000多面旗幟、標語的場景。

  1918年底,北大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發起成立新潮社,其創辦的《新潮》雜志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重要刊物。在雜志社屋內,羅家倫起草了《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在遊行出發前印出上萬份,上面疾呼“中國的土地可以徵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從北京到青島、上海等地,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群眾參加的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爆發。如今,在紅樓的放映室裏,人們仍能通過黑白影像看到那影響近現代中國的歷史性一幕。

  紅樓內最引人關注的一間屋子,就是當年時任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辦公室。走進屋內,桌椅書櫃、電話挂鐘等陳設如舊,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復制的1919年的臺歷,紙頁已泛黃卷曲,時間停留在1919年。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副館長李金光介紹,李大釗在這裏寫下了《庶民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重要文章,係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每當到這裏,觀眾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倣佛站在門口還可以看到李大釗同志當年在這裏挑燈奮筆疾書的情景。”

  在辦公室的外間,還擺放有一張會議桌和幾把椅子。1920年10月,以李大釗為代表的3名北大師生成立了北京共産主義小組。“在這間屋子,李大釗經常給一些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這也是馬克思學説研究會經常活動的地方。”李金光介紹。

  “五四運動對中國影響深遠,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偉大的思想覺醒,也是民眾愛國感情的爆發,體現了青年對國家的擔當以及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做了準備。”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林齊模説。

  如今,在北大靜園附近,一座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矗立,碑體用5塊不同高度的花崗岩石塊組合而成,最高點離地面4米,以示五四精神代代相傳。4日上午,未名湖畔,靜園草坪,一場青春詩會正在舉行。北大師生們用深情的詩歌和歌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以此紀念五四運動百年。

  “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全國學聯主席、北大經濟學院博士生王聖博説,“今天回顧五四運動,就是告訴青年要有家國情懷,真正將個人發展和奮鬥融入到國家發展的時代洪流裏去,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

  在他看來,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做任何工作都不能脫離群眾、離開鄉土。“只有投入到人民群眾的火熱實踐中、扎根中國大地,才能了解中國現實,以知識指導實踐,從而實現理想抱負,服務國家建設。”

  李金光認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時至今日仍有非常大的啟示意義,是每個人必須要堅守和踐行的精神。

  “我想告訴現在的年輕人,你們的前輩,就是那些曾經的年輕人,曾站在時代潮頭,以國家興亡為己任,拯救民族危亡,你們應引以為傲。同時,你們更應感到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要做好本職工作,勇于擔當,將個人事業和理想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李金光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樂享“五一”假期
樂享“五一”假期
春風綠草暖洋洋 小長假裏樂融融
春風綠草暖洋洋 小長假裏樂融融
海南陵水:浪漫海島見證美麗愛情
海南陵水:浪漫海島見證美麗愛情
書香伴假期
書香伴假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12444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