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棚改十年:莫地溝裏“忙人”多
2019-02-27 11:27: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瀋陽2月27日電 題:棚改十年:莫地溝裏“忙人”多

  新華社記者 李錚、張惠慧

  太陽剛剛照亮莫地溝,莫地社區書記王雅君就帶著社區新搬進來的閆偉去東洲區民政部門辦理低保手續。閆偉和他的父母一家三口都身患殘疾,2018年底他們向社區申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如通過每月可領取2094元。閆偉説,這一年不僅搬進了高樓,生活水準也能“爬樓”,真是想不到!

  閆偉一家是2019年搬進莫地社區的新住戶。2005年前,位于遼寧省撫順市東北部的莫地溝還是一片因煤而生的礦山棚戶區,有些房屋“超齡服役”半個世紀,“夏不避雨,冬不擋風”,居民生活困窘。2005年開始,撫順市開展了“棚戶區改造工程”。截至2018年底,累計改造各類棚戶區15.32萬戶,受益人口50.4萬人。現如今,經歷了2005年到2009年的三期棚改,莫地溝地區共建樓房106棟,安置回遷居民總戶數6400戶、16300人,成為撫順市棚改的一個樣本。

  大規模棚改已經過去10年,莫地溝也有了新變化。從莫地社區成立以來就一直擔任社區書記的王雅君説,莫地社區的主體居民是東洲區各工礦企業的産業工人,近年來,他們逐漸從生産一線退休。“有退休人員家庭要佔到小區住戶一半以上。”但莫地社區並沒有重回棚戶區時期的暮氣沉沉,“別看小區裏低保戶、老年人數量多,黨的政策好,加上社保兜底和社區關懷,大家精神頭都很足,每天都忙!”

  走進52歲的殘疾人王太興的家中,正巧幾位做客的鄰居正要出門。記者進門時,發現獨居的老王門口卻有五六雙給客人穿的拖鞋。“我挺忙!”王太興樂呵呵地説,搬進社區前他住在老虎臺礦工棚區的一間小偏廈裏,有災有病的也沒人關心。“現在經常有人來我這兒做客,除了我弟弟,街坊鄰居、社區幹部也都常來看望我,給我做飯,陪我嘮嗑、談心。”

  王太興很愛笑。這股樂觀勁兒有底氣,他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如今低保加其他一些保障費用,他一個月能拿到近800元。“看病有醫保,生活上電費有補貼,水費半價,暖氣免費!”雖然不能行走,但他在社區的幫助下,自學了針灸、按摩手藝,在家裏開了間“小診所”,變得更忙了,但月月有收入讓他很快樂。

  而在另一棟樓裏,粉色棉鞋,墨綠色毛衣上點綴著幾朵小花,花白的頭髮仔細盤著。82歲的王玉榮奶奶,收拾利索的她剛剛趕集回來。“周六周日還有集要去,今天是附近村屯的集。”王奶奶説,現在交通方便了,出門就是公交車站臺。趕集就是兩步路的事兒。“以前我住在夜海溝,走40分鐘到車站,下了車再走半個小時才能到單位上班。”電視上還演著時髦的都市劇,時不時還有老友相約的電話響起。路好走了,公交車多了,和外面的聯繫就越來越多了。“到老交了很多朋友,打打電話串串門,日子過得忙了,也不悶了。”

  還有一對退休工人夫妻,到了晚年更是風風火火起來。午飯的時間,老礦工楊立波的家無人應門。等了好一會兒,才看到楊立波腰板挺直地慢慢走回來。老黨員楊立波上午去了社區中心,作為街道“關心下一代的常務副主任”,他總覺著自己每天都要到中心“刷臉”、幫忙。“我老伴兒現在也成天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跑,幫忙做飯去了,一分錢不拿。”

  2013年老楊從礦上退休,“閒下來不知道能幹點啥”,玩牌打麻將,整個人都鬱鬱寡歡,彎著腰在社區裏遛彎。還是王雅君找到他,讓他來社區中心幹點事發揮余熱。“一開始我就是聽書記話來一回,沒想到現在跟上癮似的,天天都要來社區中心。”“老來忙”的老楊有點不好意思。在社區中心的展板上,無論是下雪了掃雪鏟冰,交通協管,還是組織黨員開展學習,都少不了社區志願者老楊的身影。“退休了反倒更忙了,越忙人越精神!”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陽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國際媒體關注朝美領導人第二次會晤
國際媒體關注朝美領導人第二次會晤
探訪新西蘭泰厄羅阿角信天翁之家
探訪新西蘭泰厄羅阿角信天翁之家
A股成交破萬億元 四大股指漲幅均逾5%
A股成交破萬億元 四大股指漲幅均逾5%
華為推出首款5G折疊屏手機Mate X
華為推出首款5G折疊屏手機Mate X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416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