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貴州“校農結合”助力貧困山區扶貧産業發展
2018-12-14 11:41:4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12月14日電(記者駱飛)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的“校農結合農産品配送中心”,村民們一大早便帶來自家的生姜、大米、雞鴨等農産品趕來銷售,場面熱鬧。

  來自該鄉亮寨村的村民石國義正在排隊取號。“昨晚村幹部發來短信,説今天有學校需要400多斤生姜。我一早就從地裏挖來新鮮的,就等著收購。”因銷售不愁,石國義很高興。

  記者看到,收購現場貼出了所需農産品類型、數量、價格等,整個收購過程涉及産品抽檢、稱重、支付等。多家收購單位在鄉幹部的協助下有序收購群眾運來的農産品。

  一旁的幹部告訴記者,通過“校農結合農産品配送中心”,這些由鄉裏農戶栽種或飼養的農産品將主要銷往全縣甚至全省的學校食堂。

  記者了解到,幹部口中的“校農結合”,是貴州省去年以來為了助推貧困山區農産品銷售探索的一項扶貧政策,主要基于全省各類學校食堂日常農産品市場採購需求,將其與山區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生産的農産品銷售有效銜接,實現田園直通校園,助力“黔貨出山”。

  談到銷售,亮寨村村民楊勝軍説:“我們老百姓愁銷不愁種,尤其是調整産業結構後,更需要穩定的銷售市場。”

  過去由于缺乏銷售平臺,楊勝軍為了自己種的大米能賣個好價錢,不得不舍近求遠運往十七八公里外的獨山縣銷售,一來二去增加運輸成本不説,有時還不能及時賣完,又要再次拖回家,很折騰。

  “在鄉裏‘校農結合農産品配送中心’銷售,距離近,而且村幹部會提前發布訂單資訊,方便了村民銷售。”楊勝軍説,有啥賣啥,要多少運多少,不跑冤枉路。

  跟隨銷售路線,記者來到位于省會貴陽的貴州大學雙馨園食堂,大門口一個名叫“貴州大學‘校農結合’扶貧農産品直銷點”的板房裏,幾乎每天都供應著直接從農戶地裏採摘的水果、蔬菜等。除了銷售,這些生鮮農産品更多被食堂烹飪成全校幾萬名師生的一日三餐。

  “從去年初到現在,全校扶貧採購的金額達到1500多萬元,惠及全省42個村的7480名貧困群眾。”貴州大學後勤服務集團飲食服務公司經理楊歡歡告訴記者,通過“校農結合”,學校師生幾乎每天都能吃到大山裏的綠色農産品,既提高了食堂飯菜品質,又增加了山區農産品銷量。

  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説,通過“校農結合”,高校找到了參與脫貧攻堅的新方式,除了食堂採購,學校還能充分發揮人才、技術等優勢,有效服務農村,幫助農民,提升農業。

  在貴州省息烽縣石硐鎮,今年獼猴桃豐收讓幹部群眾對脫貧更有信心。“要是沒有貴州大學龍友華教授支援,就沒有今天石硐鎮的獼猴桃産業。借助‘校農結合’,這些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幫扶,增強了基層農業科技種植水準,提升了農産品生産能力。”石硐鎮黨委書記張成志説。

  2017年以來,貴州大學圍繞産業結構調整,聚焦果、蔬、茶等産業,共選派了近500名教授、博士、科技特派員等到基層駐點幫扶。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每年也有100多人次的專家學者在基層幫扶産業發展,成效顯著。

  據統計,目前貴州各級各類學校食堂共有17890個,就餐學生數達620萬人。全省學校食堂每月採購常用農産品涉及大米、肉類、蔬菜等10多種,需求量達10萬噸以上,價值約10億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劉公島的見證
劉公島的見證
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各地舉行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中國玩具之都”轉型升級求發展
“中國玩具之都”轉型升級求發展
貴州丹寨生姜豐收
貴州丹寨生姜豐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85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