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個體命運成長不可能脫離祖國——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引發社會關注
2018-12-05 16:05: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個體命運成長不可能脫離祖國——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引發社會關注

  新華社記者

  看到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第一集《弄潮兒向濤頭立》中,中斷10年之久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被恢復的片段時,6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德森感慨良多。1977年,他還在鄉下插隊,從廣播中聽到這一消息,報名成為恢復高考後的首屆考生,被錄取至我國首個水聲工程係。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制作的18集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2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每天播出兩集,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

  “個體命運的成長,是不可能脫離祖國的。”楊德森説,改革開放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鼓舞激勵了一代代人奮發向前,在各領域勇立潮頭。

  轉眼40年,楊德森留校培養了一批批水聲人才,攻關突破了向量水聽器技術這一顛覆性研究,被公認為水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一個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的領域,找到了奮鬥一生並為之驕傲的事業。”

  40歲的石永剛是地道的山東人,在農産品加工領域已深耕多年。他對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的農業生産話題頗感興趣,對片中提到的河南種糧大戶劉天華印象最為深刻。

  “從聯産承包到農業稅減免,這些政策影響巨大。”石永剛説,像劉天華這樣的人,他見過許多。“告別靠天吃飯,讓農民可以拍著胸脯有底氣地從事生産,令人又感動又興奮。”

  54歲的江西省樟樹市商務局副局長蘭福林説,第三集《打開國門搞建設》讓他印象最深,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經濟領域實現翻天覆地變化的喜人成就。

  “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實現歷史性發展的經驗,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正確選擇。”蘭福林説,如今內陸小城樟樹也乘上改革開放的春風,通過支援外貿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香料、食品、建築涂料、醫用耗材等遠銷東南亞、中東、非洲,實現了“樟樹制造”走向世界。

  28歲的梁瑋軒在廣東省佛山市一家孵化器企業工作,企業的合作夥伴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德國和美國,合作形式以技術轉移和投資為主。

  “錯過了改革開放的播種,但是趕上了它的花開。”梁瑋軒説,他和第四集《到世界市場的大海中去》中的吳雲燕一樣,也體會到了自己工作和父輩的不同。“我的父親是廣東肇慶人,出過最遠的差也不過就是到北京,而現在的我,到國外出差已經見怪不怪。”

  “90後”姑娘張美玲,剛進入中鐵大橋局橋科院工作,看到講述國企改革的第五集《血,總是熱的》深有感觸:“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國企改革者們滿腔熱血,摸著石頭過河,每一步都是在解難題、過難關,唯有經受住刮骨之痛,才能迎來新的希望。”

  她説,改革先驅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她。“作為國企的一員,我自當擼起袖子加油幹,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在工作學習中進步。只要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那我們將共建一個更美好的家、更強大的國!”

  66歲的波司登品牌創始人高德康,看完第六集《愛拼才會贏》後説:“憑著一股敢闖敢幹的拼勁,抓住改革開放的一次次機遇,最終成就自己的創業夢想,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故事。”

  42年前,包括高德康在內的11個農民成立村辦縫紉組,從8臺家用縫紉機、一輛自行車起家,如今做成了國産羽絨服知名品牌。

  “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至今仍然深植于我們的企業文化中。”高德康説,2018年,公司從品牌、産品、渠道、運營、智能制造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在創立的第42年走上了“二次創業”之路。(採寫記者:白瀛、閆睿、郭方達、姚子雲、孫少龍、蔣芳、余裏)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河北玉田:冬日辣椒採收晾曬忙
河北玉田:冬日辣椒採收晾曬忙
天津:古鎮楊柳青年畫燈光秀
天津:古鎮楊柳青年畫燈光秀
新一代“絕影”四足機器人發布 具備跑步及上下臺階能力
新一代“絕影”四足機器人發布 具備跑步及上下臺階能力
青海黃河岸邊吸引大批天鵝越冬
青海黃河岸邊吸引大批天鵝越冬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81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