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超級食物走紅,吃貨要多些質疑精神
2018-08-10 08:44:14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絕大多數現代社會成員都是‘信科學’的,不會在主觀上認同和傳播偽科學資訊。然而,科學素養絕不等同于對科學的‘信’。現代科學不需要人們來‘信’,而是要在質疑和反質疑的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

  “紅棗竟是抗癌的超級食物,中國人有福了!”“‘超級食物’風靡歐美,猴麵包樹果實生意紅火”近年來,各種“超級食物”的概念頗為流行。單單在近幾日,就有這樣的消息被媒體報道。某種食物一旦傍上“超級食物”的名號,立刻身價倍漲,在一些都市白領群體眼中變得洋氣起來。

  其實,在營養學界,並沒有對“超級食物”的明確定義。盡管所有“超級食物”都有一套科學依據支撐,但是一些結論要麼言過其實,要麼僅僅在驗證階段。

  拿牛油果來説,它被吹噓成有降低膽固醇、降血脂等“神奇”功效。事實上,雖然牛油果的飽和脂肪含量比較低,但它的整體脂肪含量已經接近或超過了一些肉類食物。換言之,牛油果的價值非但沒有商家吹噓得那麼神,過度食用還可能適得其反。

  一般來説,膳食均衡是營養學的基本原則。普通人不可能每天只食用一種食物,更不能把某種食物當藥來吃。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真正的“超級食物”,只有最適合一個人的食物搭配。而且,飲食習慣依托于地域、氣候、文化、家庭習慣等背景,並經過了長期的歷史檢驗,沒有必要刻意改變。

  傳統文化中歷來有“食補”説法,“以形補形”“以色補色”是中國人對食物功效的樸素認知。當然,接受過基本科學教育的現代人普遍認識到,“以形補形”的理論經不起認真推敲。然而,即便進入現代社會,人們對某種食物的片面推崇依然沒有消停。如今,借著“養生”與“科學”的名義,一些原産地遙遠、國人不熟悉的食物,一時間登堂入室,成了“食補”界的香餑餑。某些商家更是樂見其成,在開展商業行銷時誇大一些食物的營養水準,卻絕口不提過量食用這些食物的負面效果。

  平心而論,“超級食物”的流行,跟公眾日益尊重科學、重視身體健康有關。一些“超級食物”的功能確實不乏科學依據。然而,公民科學素養應建立在正確理解科學研究價值的基礎上。一些科學研究結論僅僅具有微觀的數據意義,不宜直接拿來指導生活實踐;而另一些研究本身就面臨質疑,仍處在研究過程中;更不乏有些研究有商業機構支援的背景,出發點就不純粹。

  以貌似科學的立場和姿態,推廣某個科學上似是而非的概念,可謂是科學傳播領域的頑疾之一。應該説,絕大多數現代社會成員都是“信科學”的,不會在主觀上認同和傳播偽科學資訊。然而,科學素養絕不等同于對科學的“信”。現代科學不需要人們來“信”,而是要在質疑和反質疑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自我完善。提高科學素養,需要走出偏聽偏信的思維。

  面對類似“超級食物”的概念和宣傳,人們當然不必在種種“科學”的説法面前無所適從。首先應當遵循久被驗證的科學規律與常識,對有悖于常識的説法保持警惕;其次要不斷提高解讀科學資訊的能力,準確判斷其價值和適用范圍。不管怎樣,身體健康不光受飲食習慣影響,還取決于遺傳、環境、生活習慣等許多因素的影響,期待吃某些食物來一勞永逸地擺脫健康的困擾,恐怕是想多了。(王鐘的)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走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金色葵海染河套
金色葵海染河套
新疆:家鄉味道
新疆:家鄉味道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懸崖上的岩石“外科醫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324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