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蛙人坐騎”升級記
2018-07-13 08:27:48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制圖:梁 晨

  怎樣才能在水下行走五百公里後順利登陸,而又完全不被發現呢?在科幻小説《鯨歌》中,作家曾設想:一頭名為“波塞冬”的巨型鯨魚,把一個透明的微型潛艇含在嘴裏,搭載人員在大洋巡遊,而後悄然接近目的地。

  在現實中,神秘的蛙人運載裝備一直是各國海軍孜孜以求的水下作戰“暗器”。近期,中國海軍陸戰隊公布了2018年徵兵宣傳片,在該片中,三棲全能的蛙人從潛艇魚雷發射管出擊,並使用蛙人運載器潛行。這一鏡頭引起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美軍也公布了新型潛水器的研發進展。

  蛙人部隊擔負著水下偵察、爆破等特殊作戰任務。蛙人像一把鋒利的匕首,關鍵時候單刀直入,這要歸功于一個不斷升級的蛙人運載工具——“水下快車”。

  從“摩托”到“吉普”

  “蛙人坐騎”在升級

  現代意義的蛙人部隊首次出現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意大利海軍派遣蛙人駕駛名為“螞蟥”的“人操魚雷”潛入港口,用安裝在船舷的定時炸彈炸毀了奧匈帝國的海軍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著潛艇、航母與戰略轟炸機成為軍事力量的新象徵,傳統的“大炮巨艦”被送進了“歷史博物館”。在暗流涌動的水下,除了“暴力指數”不斷刷新的潛艇外,各國也在悄悄鍛造一把隱蔽的利刃——蛙人運載裝備。

  二戰期間,盟軍和法西斯軍隊都使用了蛙人運載器輸送特種部隊參戰。其中,意大利海軍在1941年兩次使用“豬玀”運載器,分別偷襲了英國海軍直布羅陀和地中海艦隊基地,共擊沉2艘戰列艦和4艘運輸補給船。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期間,蛙人運載器共出擊42次,擊沉擊傷艦船22艘,成功率高達52.4%,蛙人作戰成為重要的海戰和特種作戰樣式。

  戰後,冷戰“鐵幕”拉開,促使以美國和蘇聯為代表的兩大陣營多個國家大力推動蛙人運載器的研發。按照蛙人的操縱姿態,可將這一時期的運載器分為手持式和騎行式兩大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裝備是蛙人助推器(DPV)和單兵作戰蛙人運載器(DPD),特戰隊員用它們完成海上“最後幾千米”的滲透任務。

  蛙人助推器就像一輛水下摩托車,它的重量在30-200千克之間,可以搭載1-2名蛙人,最大航速3-6節,通常裝備有簡易水下導航、通信等資訊係統。該類裝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深受各國青睞。美國、意大利、俄羅斯、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先後裝備了約30多個型號的蛙人助推器。

  隨著冷戰軍備競賽的螺旋式升溫,蛙人助推器和單兵作戰蛙人運載器的性能顯然難以滿足美蘇爭霸的需求,更大型的水下輸送平臺成為各國海下角力的聚焦點。

  如果説蛙人助推器是一輛單人或雙人的水下摩托車,那濕式蛙人輸送艇(SDV)則更像一輛水下的敞篷吉普車。雖然蛙人輸送艇的艙室還是完全浸沒在海水中,但一次可以輕松輸送一個班組規模的蛙人。

  1975年,美國海軍啟動“海豹輸送艇”項目。其中最典型的型號為 Mk8 Mod1,其外形像一只巨大的雪茄,全長6.7米,可裝載6名全副武裝的蛙人航行約70海裏。該艇的部署方式比較靈活,既可以搭乘美國海軍的潛艇母艇隱蔽輸送至目標區域,也可以“坐船”由作戰支援艦投送,還可以“坐飛機”從C-130“大力神”運輸機空降。目前,美國和英國都裝備有“海豹輸送艇”。

  “敞篷吉普”的技術難度並不算太大,很多國家都發展了自己的濕式蛙人輸送艇。比如,瑞典研發了“潛水海豹”和“魚雷海豹”輸送艇;俄羅斯推出了“賽麗娜”以及“海神”係列輸送艇;伊朗、克羅地亞等國海軍也裝備了不同型號的濕式蛙人輸送艇。

  從“濕”到“幹”

  “大洋快車”要升艙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冷戰時代的刀光劍影逐漸式微,美國海軍“由海至陸”的戰略開始盛行,對近岸作戰能力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戰場環境惡劣、任務保密要求高等情況下,蛙人部隊的隱蔽投送距離從原來的幾千米變成上百千米。此時,為執行滲透任務的蛙人們在海中“旅行”提供一方溫暖幹燥的環境,避免他們在到達戰場前被低溫耗去過多體能,成了當務之急。

  于是,更高級的“大洋快車”應運而生。幹式大型蛙人輸送艇(美軍稱其為“高級海豹輸送係統”),是基于濕式蛙人輸送艇開發的一種類似微型潛艇的運載裝備,可以由潛艇母艇攜帶到作戰區域後再釋放,用于執行破襲或登陸滲透等任務。

  “幹式航渡,濕式出艙”是幹式大型蛙人輸送艇最大的技術特色,成員在艙內無需穿著潛水服,密封幹燥的人員運輸艙,能最大限度減少蛙人在水下航渡階段的體力、氧氣消耗並保持體溫。更令人稱道的是,幹式大型蛙人輸送艇還具備接應戰鬥人員的“回收”功能。相較于濕式蛙人輸送艇,幹式大型蛙人輸送艇“既能去又有回”,投送能力自然更勝一籌。

  幹式大型蛙人輸送艇可在母平臺的支援下進行長距離潛航,將蛙人精確送至任務區域。作為蛙人輸送艇的鼻祖,意大利在幹式蛙人輸送艇領域建樹頗豐,其MG120/ER型輸送艇採用AIP係統,可持續潛航33小時,在攜帶足夠的燃料與補給情況下,甚至可以連續20天支援特戰人員作業。這種出色的綜合能力成為水下特種作戰力量投送平臺發展的“最高標準”。

  美國的“高級海豹輸送係統”可以搭載包括16名特戰隊員在內的18名航員,水下排水量達55噸,潛深60米,最大航速8節,最大航程125海裏。該艇的配置極為“豪華”:高壓艙有完備的供氧係統和空調係統,能夠凈化艇內空氣並保溫;堅固的耐壓殼體,增加了最大潛深,利于避開風浪較大的上層洋面,降噪設計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前向和側向裝有探測、導航和防碰撞聲吶,甲板處使用非穿透雙桅桿係統,整合有錄影機、電子潛望鏡、通信天線和GPS,再加上自帶的慣性導航係統,保證“不迷航”。

  如此“豪華”的艙室,自然價格不菲。據悉,一套“高級海豹輸送係統”的建造成本高達數億美元,比一些國家的攻擊型潛艇還昂貴。因為成本超標等問題,美軍只能另起爐灶。2016年,美軍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了價值1.66億美元的合同,計劃在未來5年內建造3艘新型幹式作戰潛水器。今年5月,美國已經開始生産這種新型幹式作戰潛水器。美國海軍陸戰隊尤其重視該類裝備,將其列為高度機密的重點發展對象。

  科技助力發展

  “瞞天過海”有新招

  近年來,海上主要作戰樣式大有從“近岸作戰”重回“決戰大洋”之勢。亦可預測,擅長“瞞天過海”的蛙人部隊作為對陸作戰的一支“突擊尖兵”,將承擔更多的高難度任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戰樣式的變化對蛙人運載裝備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為滿足應對多模式威脅的需求,未來的蛙人運載器將會出現由水下單一模式輸送向水面水下復合輸送發展、由輸送型向輸送與攻擊結合型發展、由有人作戰平臺向有人與無人融合式發展的趨勢。隨著相關科技的迅猛發展,蛙人運載裝備智能化、隱身化程度也會更高。

  一是強化隱身能力。隱身能力的優劣直接關係秘密滲透行動的成敗。當前,反蛙人雷達橫空出世,對蛙人運載器構成巨大挑戰。美國研發的“冥府守門狗”攜帶型蛙人探測器,已經裝備北約部隊。當潛水員、游泳者、自主無人潛航器或蛙人運載裝備出現時,該探測器將向作戰人員發出告警信號。蛙人運載裝備的動力噪音、通信信號都容易暴露自身位置,而蛙人水下進出艙時係統最不穩定,很容易被探測到。改進運載器的隱身性能、降低可探測性和採取更安全隱蔽的出艙方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是改進動力方案。隨著防空和反潛裝備的發展,飛機和大型艦艇只能在距離目標更遠的地方釋放蛙人運載裝備。這就要求,運載裝備必須具備更強勁的動力和更持久的續航能力。現有運載裝備的動力係統主要以電池為主。未來,能量轉化效率高達40%-65%的燃料電池或將是更好的替代品。

  三是改進導航通信係統。海洋導航通信技術是蛙人運載器的關鍵技術難題之一。在實戰環境中,遠離母艦的突擊部隊常常會遇到失去方向的問題。目前,科研人員希望通過發展水下組網技術、低頻遠端聲通信技術等,提高電磁波、聲波在海水中傳播的穩定性,建立與母艦的高品質通訊,利用母艦及體係的搜索能力更好地感知戰場。

  四是拓展模組化設計。分段式模組化建設與使用是蛙人運載裝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細致的分段有利于明確功能分區並提高抗沉能力,更換不同的任務模組可以適應不同的任務環境,從而拓展任務類型,實現功能的組合和短時間內轉換。

  五是開啟“有人+無人”融合式發展。近年來,隨著無人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無人艇、無人潛航器等武器裝備相繼出現,艦艇的無人集群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水面艦艇和水下艦艇,有人艇和無人艇,甚至艦艇和魚雷導彈之間的界限,都正在逐漸弱化。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長江、嘉陵江、涪江洪水過境
重慶長江、嘉陵江、涪江洪水過境
三峽水庫持續泄洪應對2018年長江第2號洪水
三峽水庫持續泄洪應對2018年長江第2號洪水
塘鵝的“戀愛季節”
塘鵝的“戀愛季節”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多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增多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311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