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魚龍混雜 缺乏監管——托兒所何以走出困局
2018-05-23 16:11:39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魚龍混雜 缺乏監管——

  托兒所 何以走出困局

  不想讓老人帶、又不放心交給保姆……從産假結束到上幼兒園,這段時間孩子由誰來管,令不少職場媽媽倍感頭疼。日前,上海率先出臺《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和《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讓托育機構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在北京,托育機構究竟現狀如何?還有哪些問題仍待解決?

  入托難

  “小托兒所衛生差,大機構老師顧不過來”

  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徐婷(化名)已經給兒子貝貝換了三家托兒所。

  前年7月,徐婷休完産假,重新回到朝九晚五的節奏,剛滿半歲的兒子留在家裏由爺爺奶奶照看,“我爸媽還沒退休,只能指著一邊老人過來幫忙。”然而,去年春節前夕,奶奶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

  不得已,徐婷臨時找到小區附近的家政公司,以每月5800元的價格雇了個育兒嫂,“畢竟是外人,心裏多少有些不踏實,也不知道白天我們都去上班時,孩子到底怎麼樣。”思前想後,徐婷裝上了監控,結果很快發現問題,“育兒嫂只顧玩手機,貝貝好幾次險些出意外,喂飯時,居然直接拿貝貝的勺子嘗,衛生習慣太差。”

  觀察了兩個月,徐婷決定辭退育兒嫂,把貝貝送到托育機構,“先去了小區裏的幼兒園打聽,覺得相對正規點,可那邊小小班只接收2歲以上的孩子,而且需要排隊,哪怕年齡符合,也未必能輪上。”

  相比之下,開設在自家隔壁單元樓裏的托兒所可以“隨去隨收”,“其實就是民宅改造的,看起來倒也親切,接送比較方便,價格也低得多,日托每月三千,送過去的基本都是鄰居家孩子。”

  剛送過去那段時間,貝貝還算適應,可沒過多久,徐婷便發現兒子總是拉肚子,還很容易感冒,“那邊衛生條件還是太差,清潔消毒工作不到位,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給孩子吃東西也不講究,有次我提前去接,看見孩子手臟兮兮的就抓起水果塞嘴裏。”

  三個多月以後,徐婷選擇另找機構。這一次,她看中了小區底商的一家幼托中心,“面積有兩百多平方米,設施方面要全一些,管理也更規范,每天會對場地進行紫外線消毒,孩子送過去還要先量體溫。”

  可惜,徐婷再次覺察出異樣,“我們平時在家幾乎不開電視,但孩子從那邊一接回來,就指著電視要讓打開,性格也變得有些孤僻,出去見到小朋友就躲。”徐婷打算一探究竟,“隔著窗戶我發現,他們正圍著電視看動畫片,半個多小時一動不動,二十多個孩子,只有兩個老師和一個阿姨,根本顧不過來。”

  又過了四個月,徐婷不得不給兒子換第三家機構,“聽同事説,我們寫字樓裏也有個日托樂園,上班的時候送過去,下班再接回來,裏面早教課程挺豐富,師資方面好一些。”徐婷狠狠心,以每月6000元的價格交了半年費用,依然算不上滿意,“孩子這麼小,天天跟著我趕早晚高峰,實在折騰。況且寫字樓空間有限,很難有戶外活動的機會,但眼下只能先將就。”

  辦托亂

  “幾乎不可能辦下來正規手續,該找誰辦都説不清楚”

  去年“六一”,二胎媽媽小賈的家庭式托兒所正式開張,第一個入托的正是她的小兒子洋洋。

  “之前找過育兒嫂,可她一個人沒辦法兼顧做飯和帶娃,也請爺爺來幫過忙,但老人不習慣城市生活。”無奈之下,小賈開始考察周邊的托育機構,卻始終覺得不夠理想,“好不容易動員專門做托育連鎖機構的校友到小區開店,結果對方因為聽説同類機構曾經被投訴,最終放棄計劃。”

  小賈不甘心,索性決定自己開一家,“談不上有多少經驗,只能邊學邊做。”多方權衡後,小賈選擇把托兒所開在自家樓下,“剛好一樓有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南北通透,周邊有綠地,方便做戶外活動空間。”

  簽好了長租合同,小賈便開始動工改造,“全屋做了墻面軟包,又在主要活動區鋪上厚厚的地墊,定制幼兒專用洗手池和馬桶,裝上新風係統、空氣凈化器和監控設備……真正做起來才發現,裝修布置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但很難找到成熟的執行標準,只能多參觀多打聽,在實踐中摸索。”

  相比起硬體來説,軟件更是擺在小賈面前的一道難題,“畢竟是小機構,又沒辦法給出高工資,不好招到合適的人。”一開始,小賈找來一名育兒嫂和一名幼師,但很快發現,習慣了一對一服務的育兒嫂很難適應一對多的狀態,而幼師之前幾乎沒有帶過三歲以下的孩子,“沒辦法,又專門花了一千多塊錢買簡歷,一個個面試,覺得還不錯的,招過來再培訓,像蒙特梭利、正面管教等理念,我也是剛接觸。”

  開辦之初,小賈曾經想過注冊,“跟業內人士請教完,才知道幾乎不可能辦下來正規手續,甚至究竟該找誰辦都説不清楚,還不如別自找麻煩。”就這樣,小賈的托兒所悄悄開張了,“一直不敢對外宣傳詳細地址,連招牌都沒挂,生怕引來麻煩,招生基本靠家長主動聯繫我。”如今,小賈的托兒所裏有五六個孩子上日托,四五個孩子上晚托,“一個人每月收三千多,勉強夠維持日常開銷。”

  盡管如此小心翼翼,小賈的托兒所還是在半年前遭遇了到府檢查,“居委會的人以查消防的名義來,我堅持説是自己家,他們大概也沒想好該怎麼處理,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不過,即便沒有檢查,小賈也並不輕松,“安全是最重要的,孩子本來就小,一不留神就可能出事。前段時間有兩個孩子打鬧,其中一個臉被抓了下,後來就不來了,我再怎麼道歉都沒用。還有個孩子因為尿不濕換得不太及時,有點紅屁股,家長意見很大。”

  談及托兒所的未來,小賈坦言“心裏沒底”,但她希望繼續開下去,“其實很多人都在醞釀著開辦這樣的機構,僅僅是我們的幼托聯盟群裏就有60人。大家也看到了上海出臺的標準,覺得在場地面積和園長資歷的要求上可以更靈活些。”

  觀點

  建構多元一體的嬰幼兒托育服務體係

  “現階段,我國3歲以下的社會托育服務,總結起來就是‘有需無供,有教無保,有心無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菊華表示,相較于眾多雙職工家庭的需求來説,目前托育服務的供給總量明顯不足,結構嚴重失衡,品質也得不到保證,一些有志于辦托育服務的社會力量沒能得到合理的規范引導,造成大量“黑托”存在。

  “北京的情況與全國各地的情況類似,原本有的公辦或民辦幼兒園可以開設托班,但由于學位緊張,為保證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要求,只好縮小托班規模或取消托班。適應群眾需求,一些在工商部門以‘教育咨詢機構’的名義注冊的機構,開始涉足托育服務,但嚴格來説,這些機構不具備提供全日制托育的資格,也缺乏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管。”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研究員蔣永萍認為,應當明確托育服務發展理念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制定支援性發展政策,並盡快確定托幼服務的管理體制和主管部門。

  “盡管需求很大,但我們並不讚成一哄而上,還是應該制定發展目標,確定主管方,明確準入門檻,這樣才能加以規范。”楊菊華建議,建構“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主體,以社會為補充,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為基礎”的多元一體的嬰幼兒托育服務體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福利性與公益性、市場化運作與家庭照料相結合的多層次服務模式,“從上海這次出臺的文件就能看出,托育服務涉及教育、衛生、公安、消防、民政、人社、婦聯等十多個部門,需要明確誰來統籌、如何分工。”

  此外,在楊菊華看來,人才隊伍建設也亟待加強,“托育工作風險比較高,專業性要求也很強,但市場上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在加強培訓的同時,還應提高他們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加入進來。”(本報記者 宗媛媛)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山裏的女銀匠
大山裏的女銀匠
歡慶“四月八”
歡慶“四月八”
空中鳥瞰福建漳州“飄帶”天橋
空中鳥瞰福建漳州“飄帶”天橋
塵封4000年口弦琴現身
塵封4000年口弦琴現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287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