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下不下班聽老師的, 家長恐成“編外教師”
2018-05-14 07:27:26 來源: 半月談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如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愈發重視,家校共育理念不斷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學,從批作業,到課堂值日保潔,再到監督學生考試,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家長正在成為一支隨叫隨到的“編外教師”隊伍。

  1

  從打掃衛生到監考、陪自習,

  家長隨叫隨到

  “孩子初二了,晚自習三節課,前兩節正常上,最後一節老師在辦公室或者回家,家長輪流值班看學生。這樣合適嗎?”

  “我的孩子上小學二年級,現在每次值日,學校要求家長必須陪同,而且明確説最好不要讓老人來。這樣好嗎?”

  “孩子今年上六年級,每天老師都發資訊給家長安排任務,有時出差幾天,沒給孩子簽字還被老師點名批評。各位也碰到過這種事嗎?”

  在“家長幫”等家長聚集的論壇上,類似問題一拋出來,就引起熱烈討論。從中不難發現,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去學校幫孩子值日,替孩子到學校布置教室、打掃衛生,甚至是監考、代班早晚自習等現象廣泛存在。

  上不上班聽老板的,下不下班聽老師的。南京一位家長周女士吐槽説:“有次我出差忘了要去學校值日,老師在群裏點名批評我。可是我的孩子明明打掃了教室,讓孩子自己勞動又有什麼問題?”

  南京一名國企中層幹部王先生向半月談記者吐槽:2016年孩子在南京某中學上高三的時候,學校要求家長輪流替老師監考。高三年級早自習和晚自習也需要家長輪流到崗。早自習期間,家長在教室幫收作業;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晚自習時間,家長需要坐兩個小時班。有的家庭父母沒空,只得由爺爺奶奶上陣。

  “當時99%的家長都聽從了學校的指揮,直到後來有家長向媒體投訴,這個規定才被取消。”王先生説,家長們很無奈,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讓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對這種在中小學已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不能改變,只能去適應。

  2

  “編外教師”,是耶?非耶?

  針對學校教師擺脫部分工作責任,而家長被學校召來“幹活”,承擔大量原本與自己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有家長戲稱自己為“編外教師”。

  對于“編外教師”這個身份,家長和老師究竟如何看待?

  有些家長認為,活動中積極活躍、願意為班級付出的家長,確實能提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

  特別是在班級活動中,熱心家長們能幫助布置教室,幫老師購買活動物品,替老師迎來送往,出于對家長的感激和回饋,孩子能得到班主任老師更多的關注。

  但也有些家長對此頗有微詞。誰都有本職工作,有時很難兼顧。像打掃衛生這樣的小事,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讓孩子們獨立完成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在心理上,不太能接受;在行動上,絕對都會支援。我敢説,大多數家長都是這種心態。”王先生説,因為孩子的事總歸是自己的事,所以不敢拒絕老師。

  無錫某公辦小學班主任沈老師則從教師的角度持另一種觀點。她認為,這並不能全怪老師“偷懶”“失職”,某種程度上也是當下的教育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造成的。現在的教育現狀幾乎只給了老師教課的權利,而剝奪了老師管學生的權利。

  比如,對于學生不好好寫作業這事,不少老師束手無策。

  “在我帶的班裏,學生的聽寫作業交上來,我圈出錯誤的地方,讓他們下次交作業時要先改正錯誤,結果沒有一次是學生主動改正的。人都有惰性,何況是尚無自制力的孩子。但現在的教育環境,老師們除了説教,就只能讓家長參與教學,好好管教孩子。”沈老師説。

  3

  如何把握責任邊界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師伍肖認為,家校關係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合作意願強烈但途徑單一,家校存在衝突隱憂。

  從理論上來説,“家校共育”對于孩子成人成才十分關鍵,學校教育與管理需要家長配合。但是,教師因職業優勢,在家校關係中處于優勢地位。有關專家表示,這種不對等有可能導致當教師將一部分應盡職責轉嫁給家長時,家長無法拒絕,也必然會滋生學校的責任轉嫁、不作為等亂象。

  如何確保家校之間正常合作不變形、不變味?

  專家認為,對于這類問題需要更加具體細致的分析,例如小學階段,需要家庭更多的配合,因為這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關鍵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無論何種情況下,讓家長和社會深度參與學校治理,一定要避免打著“家校共育”的名號,給家長攤派任務。(蔣芳)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廣州:珍稀黑葉猴誕下龍鳳胎
廣州:珍稀黑葉猴誕下龍鳳胎
鄉村旅遊文化節上體驗農耕文化
鄉村旅遊文化節上體驗農耕文化
超越血緣的母愛
超越血緣的母愛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82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