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在線 > 新華社名記者 > 張旭東 > 2007年作品

 



新華社國內部經濟採訪室記者,長期負責金融證券財經報道領域。先後就讀於青島大學和中國新聞學院,獲工學和新聞學二學士,1999年7月畢業分配至新華社。中共黨員。
  在業務上,有人曾將記者比做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艱難將巨石推至山巔,卻又跌回起點,然後再推,如此周而復始--看似重復,實則無數次地應對更新與挑戰。做一名記者,就要心無旁騖,勤奮每一天,積極尋找向上的力量。
  入社至今,張旭東已采寫署名新華社通稿2000余篇,其中中國新聞名專欄“新華視點”相關稿件超過了100篇。作品先後獲得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兩次全國人大新聞一等獎、首屆“全國安全生産好新聞”一等獎、全國五一新聞獎一等獎等獎項。
  他采編的《中國股市:風物長宜放眼量》《會計師事務所能否對造假者説“不”》《一份觸目驚心的審計“清單”》《國企産權改革:“深水區”裏如何前行》《出其不意、情理之中的改革》《費俊龍一個“跟鬥”351公里》等稿件曾産生一定程度的社會反響。著有《突破:中國股市重大事件高層採訪手記》一書。

  2007年作品 ..

回顧國務院200次常務會議:強國之路譜新篇
穩•好•活——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明年中國經濟新走勢
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寫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之際
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明年經濟發展新訊息
從“一防”到“兩防”看2008年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十七大代表清醒看待中國未來面臨的五大挑戰
十七大特稿: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保證
十七大報告首提“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産性收入”
從十七大報告看百姓生活新圖景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新老黨代表十七大前抒懷

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已成央行“常態”手段
述評:“次級債危機”波及我國經濟有限
新華時評:再次加息意在防止通脹
新華時評:用好貨幣政策力控流動性過剩
新聞分析:居民銀行儲蓄數據"一波三折"的背後
新聞分析:1.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額能否開始下行?
新華視點:透視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的"特別"用意
新聞分析:居民儲蓄規模下降2.5%釋放出的信號
新聞分析:“穩中適度從緊”成當前貨幣政策取向

股民評説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上調
中國上調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促進股市健康發展
新華時評:力防經濟過熱 實現又好又快
央行&&七大措施破解銀行排隊難
透視央行貨幣政策“衝擊波”
央行披露一季度外匯儲備“猛增”詳因
溫家寶到河北曹妃甸和冀東油田與工人共度"五一"節
新聞分析: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漸成常態?
如何看待我國外匯儲備持續高增長?
新聞分析:央行緣何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政府改善民生新措施漸次&&
“改善民生”成今年政府工作關鍵詞
一切為了人民 一切服務人民——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央行2007年首度上調銀行利率確保經濟平衡增長
兩會特稿:聚焦人代會上的“民主渠道”
群眾有所呼 政府有所應:從兩會看政府和代表互動
讓國家"收支大賬"走近百姓 評預算新編制辦法
中國首次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類方法編制預算報告
兩會新華時評:發展中的中國日益吸引世界目光
2006財政預算執行情況:4萬多億元花到哪去了?

兩會特稿:經濟增長連續四年達10%給中國帶來什麼
我這5年與祖國的5年——三位人大代表的兩會故事
(兩會熱點)代表委員眼中的中國股市
2007年兩會:着重關注解決民生問題
新華快評:不能再讓消費者"告狀"無門
關注民生 構建和諧——寫在兩會召開前夕
迎接兩會特稿:破解12道民生“考題”
中國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衝流動性過剩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成效顯著 農行股改成關注點
中國存款保險制度漸行漸近

人民幣與港元“匯率倒挂”將帶來哪些經濟變化?
經濟觀察:人民幣牌價升越港幣漸成常態
透視2007年存款準備金率首度上調
溫家寶總理和農民算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