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在線 > 新華社名記者 > 劉洪 > 2007年作品

 



  “9•11”事件後,被派往巴基斯坦報道“世紀第一戰”,在巴阿邊境重鎮白沙瓦從事新聞採訪,後進入阿富汗,在那裏進行了長達36天的艱險採訪,是中國第一批進入喀布爾的記者之一,直接目睹了阿富汗由戰爭走向和平的過程。

  阿富汗回來後,又常駐耶路撒冷工作,採訪過阿拉法特、沙龍、佩雷斯等風雲人物,聽多了自殺式爆炸的悶響聲,更感受了戰火下無辜民眾的無奈、苦痛和絕望。

  數年戰地報道九死一生。數十篇戰地稿件被評為各級好稿。不少英文現場報道時效世界第一,超過美聯、路透等世界性大通訊社。

  應國內《參考消息》、《國際先驅導報》、《新民周刊》、《環球》、《瞭望》等許多雜誌之約撰寫國際稿件。並曾在《環球》開有專欄,寫一些針砭時弊、放眼天下,有時也娛情養性的文章。

  曾多次接受中央&、鳳凰衛視及其他地方電視或廣播平面媒體的採訪。

  著有《穿越炮火的眼睛》(新世界出版社,再版更名為《戰地記者死亡名單》)、另參與編輯出版了《科索沃戰火特快傳真》(改革出版社)、《中國不可欺》(中國書籍出版社),《世紀大盤點》(學習出版社),《興亡明鑒錄》(學習出版社)等書。

  2007年作品 ..

通訊:美國華商打造僑資“沃爾瑪”
經濟觀察:美國能源改革拉開序幕
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強勁 風險顯著增大
綜述:世界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挑戰
綜述:住房市場降溫對美國經濟構成重大風險
經濟觀察:油價高企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從“中國製造”風波看美國技術壁壘
經濟觀察:美國經濟是否有面臨衰退之虞
國際觀察:醜化“中國製造”的陰風終將散去
經濟觀察:美國“多道防線”應對次貸危機

一位美國市長眼中的中國
專訪: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是完全錯誤的——訪美千名經濟學家聯名請願活動發起人帕特•圖米
專訪UPS董事長埃斯丘:"與中國貿易有益於美國"
經濟觀察:千名美經濟學家向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大聲説“不”
經濟觀察: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製造”
經濟觀察:快件傳遞背後的科技創新
隨筆:西方捨不得捨棄的“慣例”
經濟觀察:"質量安全"成一些國家實施貿易壁壘的手段
經濟觀察:“中國製造”絕非劣質品代名詞
新聞分析:美國緣何不擇手段妖魔化“中國製造”

經濟觀察:美國新能源法案之爭
經濟觀察:物價上漲 全球通脹水平上揚趨勢堪憂
綜述: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務實坦誠着眼長遠
綜述:美國各界呼籲美中通過對話解決分歧
專訪:巴爾舍夫斯基談中美戰略經濟對話
分析:世界銀行行長辭職的背後
經濟隨筆:股神巴菲特“海選”接班人
綜述: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經濟觀察:美國人的納稅和報稅意識
述評:警惕美國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經濟隨筆:美國證交會的鐵腕
特寫: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小攤販
美國商界精英激辯《薩班斯-奧克斯利法》
經濟隨筆:如何看“黑色星期二” 中的中國因素
綜述:美國如何管理和引導外國投資
尼克松訪華為美中兩國架起了橋梁
美國汽油的定價機制
貪“小便宜”惹出的大麻煩
美國餐飲連鎖巨擘鎖定中國市場
虧損 裁員 股價下跌:美汽車工業正痛苦轉型

美國汽車業繁華落盡,啥也別輕言永遠
美國如何確保能源安全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車
美國人看中國駕照考試
北美國際車展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中國大學的風骨何在?
美經濟學教授:美國誤讀了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