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在線 > 新華社名記者 > 劉洪 > 評論

 



  “9•11”事件後,被派往巴基斯坦報道“世紀第一戰”,在巴阿邊境重鎮白沙瓦從事新聞採訪,後進入阿富汗,在那裏進行了長達36天的艱險採訪,是中國第一批進入喀布爾的記者之一,直接目睹了阿富汗由戰爭走向和平的過程。

  阿富汗回來後,又常駐耶路撒冷工作,採訪過阿拉法特、沙龍、佩雷斯等風雲人物,聽多了自殺式爆炸的悶響聲,更感受了戰火下無辜民眾的無奈、苦痛和絕望。

  數年戰地報道九死一生。數十篇戰地稿件被評為各級好稿。不少英文現場報道時效世界第一,超過美聯、路透等世界性大通訊社。

  應國內《參考消息》、《國際先驅導報》、《新民周刊》、《環球》、《瞭望》等許多雜誌之約撰寫國際稿件。並曾在《環球》開有專欄,寫一些針砭時弊、放眼天下,有時也娛情養性的文章。

  曾多次接受中央&、鳳凰衛視及其他地方電視或廣播平面媒體的採訪。

  著有《穿越炮火的眼睛》(新世界出版社,再版更名為《戰地記者死亡名單》)、另參與編輯出版了《科索沃戰火特快傳真》(改革出版社)、《中國不可欺》(中國書籍出版社),《世紀大盤點》(學習出版社),《興亡明鑒錄》(學習出版社)等書。

  評 論 ..

美國人熱議人民幣問題
世界經濟繁榮背後有隱憂
美國房市在軟着陸和硬着陸之間徘徊
美國港口期待中國商機
美國郵件性醜聞向政治醜聞演變
"石油峰值論"爭論又起
高價教材成為美國大學生之痛
高油價迫使美國汽車工業艱難轉型
從巴菲特鉅額慈善捐款説起
以色列民眾背着防毒面具出門

沙龍一次艱難的演講
黃昏中拆除非法定居點
“實現和平為何這麼難?”
燭光中跳動的和平希望
庫賴為何要放棄巴獨立建國立場
關於“佔領”與“恐怖”的爭論
比什凱克,中國人在非常時刻
又是“烽火照夜屍縱橫”
隔離墻下的痛苦
沙龍:政治和生命的豪賭

阿拉法特:悲劇英雄
春天,比什凱克在哭泣
美國的“特洛伊木馬”
雪中踏訪世貿大樓
布什重拾“傲慢與偏見”
屈辱和高壓只會鬱積仇恨
喀布爾劇院的歌聲
融化仇恨堅冰的“和平熱線”
以色列舉國備戰急
中亞“傷口”鐵和血

目睹比什凱克的春天
中東第四代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