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傳媒在線 > 新華社名記者 > 李斌 > 2007年作品

 



  1972年生,鼠頭者也,曾為“武大郎”(武漢大學新聞系)。工作後當過幾個月“農民”(農村組),作為“選調生”,幹過一年半“輿論監督”(新華視點室),其餘歲月包括今天仍“就業”於政文采訪室,從事時政、科技、環保等方面報道。

  如有所長,當屬科技報道。曾兩赴北極(1999年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2004年中國首座北極站記者團成員);1999年至2001年、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獨家或為主的報道佔一半以上;和同事一起合作在2000年掀起了“納米熱”和“基因熱”;曾率先報道關於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克隆大熊貓、中國芯、原子噴泉、人腦記憶“新大陸”等新聞。在科技新聞圈混得長了,被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笑謂“資深記者”。

  所謂代表性報道(包括與人合作)有《決戰納米時代》、《"基因食品"質疑》、《技術黑洞探析》、《留學生直接從政調查》《歸國創業"小灶"現象分析》、《廉租房調查》等等。編著有《2004科技中國》、《你還是你嗎--人類基因組報告》等書。

  2007年作品 ..

攜手向前進 同心書華章——寫在各民主黨派中央換屆圓滿完成之際
回顧國務院200次常務會議:強國之路譜新篇
“學習創新思想 培養科技領軍人才”研討會小記
中國民主黨派集中換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彰顯多黨合作決心
新華時評:自主創新讓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中共十七大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布局
《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誕生記
十七大特稿: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奮力開拓
十七大代表談永續發展:"頭腦中要多一根永續發展的弦"
十七大會內會外共同關注“共有精神家園”

十七大新華時評:“格外關注”需要格外落實
解讀十七大報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論述
從中共中央政治局44次集體學習看建設學習型政黨
溫家寶中秋節前夕與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館館員座談
溫家寶考察北京四中紀實:學校代表着國家的未來
我國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紀實
我科學家探測太空磁重聯三維幾何結構背後的故事
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
溫家寶親切看望朱光亞、何澤慧、錢學森和季羨林
短評:把好事辦好

守護生命 守望健康——第41屆南丁格爾獎章中國獲獎者素描
我科學家與納米低調"共舞" 取得令人注目成績
納米級藥物“遠程火箭”是怎樣研製的——小記梁偉和他的團隊
我國積極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別讓監控排污的“電子眼”成了“擺設”
中國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傳承無人”之憂
溫家寶五四青年節看望中國人民大學學生
一切歸功於人民——溫總理中外記者招待會側記
民主•求實•和諧•奮進——寫在全國兩會閉幕前夕
發展軟實力:中國新的戰略着眼點

中國和平發展力求消除文化軟肋
中國政府為解決“執行力打折”而繼續披荊斬棘
新華快評:有感於政協委員落淚
新華快評:有感於周海嬰自曝“家醜”
周海嬰委員質疑書價虛高:"檢討一下,我也買盜版書"
兩會新華時評:看溫總理作報告時掌聲鼓在何處
兩會新華快評:多聽 少説 負責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中國政協改革增農民和工人界別
藥費?學費?房費—政協委員關注三大民生問題
用好“三金”--政協委員關注百姓“錢袋子”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遼寧各界幹部群眾共度除夕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給遼寧撫順"棚戶區"居民拜年
坦誠務實共識 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座談會側記
(新華時評)互聯網要以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
中國的實驗室出現越來越多的“老外”科學家
"人造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中國新一代核聚變實驗裝置鑄造記
中科院預測:2007年物價將繼續保持低位良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