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繞南疆 繪就興業富民新圖景-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23

11:3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要聞

“五環”繞南疆 繪就興業富民新圖景

2025-07-23 11:35:4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1版 要聞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22日電(記者李自良 劉兵 杜剛)“銀龍”飛架八千里,大漠綠洲煥新顏。

  總長4197公里的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近日全線貫通,至此,電網同鐵路、公路、機場、環塔克拉瑪幹綠色阻沙防護帶工程形成的“五環”,將南疆這一曾經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補齊,助力南疆邁上興業富民的發展“快車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疆特別是南疆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大力推動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隨着以“五環”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近年來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活力,2021年至2024年地區生産總值由4817億元增長至6128億元,增長了27.2%。

“五環”成型 補短板強筋骨

  7月13日,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最後一段電線被轟鳴着的牽引機拽着,從183號鐵塔出發,掠過和若鐵路和國道315線,最終牢牢錨定在188號鐵塔上。

  這意味着歷時15年建設,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終於全線貫通,我國最大的盆地——塔裏木盆地裝上了電力“能量環”。這條目前我國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環網,是我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繼鐵路、公路等之後完成的又一項基建大工程。

  這一工程一方面可為南疆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綠色”動能支撐,另一方面將有效匯集環塔裏木盆地數千萬千瓦的新能源電力,形成一條輸送綠電的“大河”,進而通過“西電東送”通道把綠電輸送至全國。

  千百年來,塔克拉瑪幹沙漠用肆虐的風沙無情地壓迫着南疆阿克蘇、和田、喀什等邊緣綠洲,隔絕的不只是時空,更阻斷了發展的可能。

  馴服“沙老虎”,刻不容緩。近年來,新疆不斷完善塔克拉瑪幹沙漠及周邊公路、鐵路、民航、電力、生態屏障等網絡建設,戈壁大漠基礎設施狀況大為改善。

  截至目前,環塔克拉瑪幹沙漠周緣,G314國道(烏魯木齊至紅其拉甫段)等一條條現代化公路與10余個民用機場已經織成一張網絡,將這片沙海環繞其中。而新疆和若鐵路的開通運營,則完成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最後一塊拼圖”,讓上千萬各族群眾受益。

  “以環塔克拉瑪幹沙漠交通網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疆內成環、進出提速’的立體交通格局已初步形成,為新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新疆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副廳長郭勝説。

  為根治風沙危害,新疆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一點點增添綠色。2024年11月,一條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圍脖”成功將塔克拉瑪幹沙漠鎖住。

  “塔克拉瑪幹沙漠綠色阻沙防護帶將有效阻止沙漠繼續向外移動。”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

  “銀龍”穿沙、綠色鎖邊、車輪飛馳……如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出行難、用電難、通信難等發展瓶頸被一一破解,這片曾經令人望而卻步的“生命禁區”,正蛻變為充滿無限生機的“希望綠洲”。

環環相扣 “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以“五環”為骨架,資源稟賦為血脈,南疆正將便利的基礎設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努力實現從“外部輸血”到“自我造血”的歷史性轉變。

  在塔裏木盆地東南緣,昔日沉寂的戈壁荒灘,已被中國綠髮新疆中綠電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的“藍色矩陣”覆蓋。驕陽之下,萬板生輝,澎湃綠電奔涌而出,匯入20公里外的若羌750千伏變電站,化作驅動南疆工廠轟鳴、點亮萬家燈火的強勁能量。

  國家電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圍繞塔裏木盆地的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669萬千瓦,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環網工程的貫通,將為南疆發展構築起堅實的綠色能源“底座”。

  産業興,則南疆興。在塔裏木盆地南部,海拔4600米至5600米的喀喇崑崙山腹地,新疆和田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項目正在推進,這是新疆能源資源産業鏈的關鍵落子。

  “高原、高寒、高海拔,低壓、低氧、低溫,加上凍土層的凍融,讓施工難上加難。”項目建設者趙照明説,正是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才得以喚醒深藏已久的大型鋰礦,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沙海淘金,綠富同興。曾被視為“沙漠孤島”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如今生機盎然。肉蓯蓉、羅布麻、紅棗、文冠果、黃芪……沙漠特色産業日益豐富多元。

  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南疆探索出一條以生態修復為基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基礎設施築基,文旅融合“唱戲”。在喀什地區麥蓋提縣的N39°沙漠旅游景區,嗞嗞作響的烤肉香氣四溢,沁涼的酸奶刨冰令游客垂涎,這裡已成為新疆文旅的新晉打卡地和中國環塔(國際)拉力賽的重要驛站。

  麥蓋提縣吐曼塔勒鄉黨委副書記凱迪力亞·阿不都瓦衣提信心滿滿:“借力環塔拉力賽,我們將紅棗、核桃、蜂蜜等農特産品推向聚光燈下,讓它們乘着網絡、公路、鐵路、飛機的‘翅膀’,飛出新疆,擁抱世界。”

  環繞塔裏木盆地,新型電力系統、油氣生産加工、綠色礦業及加工、綠色畜牧産品和優質果蔬、文化和旅游等十大産業集群發展氣勢如虹,合力構建南疆現代化産業體系。2024年,南疆工業增加值達1529.7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200家,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

聚環成網 各族群眾獲得感提升

  “以後就可以買更多大家電,生活更方便了。”和田縣喀讓古塔格村村民阿卜杜拜斯爾·耶合亞從手機上看到環塔裏木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投運的消息,臉上難掩喜悅。

  喀讓古塔格村地處崑崙山腹地,距和田市區200公里,曾是南疆電網最末端的“孤島”。隨着環塔裏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線貫通,穩定的電流將源源不斷送入這個偏遠小村。

  “家門口能坐上火車,以前想都不敢想!”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鄉村民阿依加瑪麗·麥提拖合提高興地説,和若鐵路沒通前,一遇大沙塵暴,大巴、小車都寸步難行,“現在火車卻能穩穩噹噹穿越風沙,這兩年去烏魯木齊、甚至北京上海走親訪友的鄉親越來越多了”。

  和田至若羌鐵路運營後,與過去繞行蘭新鐵路相比,當地各族群眾出疆路程縮短1000多公里。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於田縣,是庫爾班·吐魯木大叔“騎着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歷史佳話發生地。近年來,於田縣交通環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12月,於田縣機場順利通航,架起連接全國的“空中走廊”。

  看著飛機從跑道衝上雲霄,於田縣萬方機場工作人員斯麗姆罕·麥提如則感慨:“於田通航後,家鄉的發展就像飛機一樣迅速。”

  曾經交通閉塞、基礎薄弱,如今鐵路公路縱橫交錯、航空網絡越織越密、電力供應源源不斷、生態屏障變“沙”為“金”,這些基建成果不僅改善了南疆的發展條件,還為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增收致富築牢了根基。

  葉城縣阿克塔什鎮安置着數千戶陸續從崑崙山上搬遷下來的農牧民。如今,便利的生産生活條件使他們就業增收渠道越來越多。昔日放羊娃依斯熱皮力·艾塞丁學到種菜技術後,開始牽頭成立合作社,今年已承包了十幾個大棚種菜。

  “交通方便了,想去哪都很快,黨和政府給我們提供的就業路子越來越多,我們發家致富的信心十足!”依斯熱皮力·艾塞丁説。

  數據顯示,2024年,南疆各族群眾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其中喀什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

  巍巍崑崙不再是阻礙,茫茫沙海已成為坦途。隨着交通、能源、生態等各方面基礎設施狀況的極大改善,南疆現代化生産生活網絡正在形成,一幅穩定和諧、興業富民的南疆高質量發展畫卷正鋪展開來。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南疆,沙漠,塔克拉瑪幹,新疆,鐵路,塔裏木盆地,發展,基礎,工程,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