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重起勢看廣西
6月18日,在廣西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機器人産業園,首&廣西製造的工業版人形機器人正式亮相。新華社發(黎寒池攝)
4月7日,廣西北部灣港至阿聯酋傑貝阿里港首條滾裝航線啟航。新華社發
6月1日,游客在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游覽。新華社發(趙京武攝)
這是廣西平陸運河馬道樞紐施工現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段羨菊 向志強 陳露緣
這是盛夏之際的廣西。
漓江、北海,游人如織;中越邊境憑祥,熱帶水果和工業産品經過智慧口岸貨暢其流;首府南寧,接地氣的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吸引中國和東盟眾多參賽者。
作為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份,廣西有着重大區位優勢,扮演着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的重要角色,同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後發地區,如何揚長避短,承壓負重,以提升經濟規模、推進高質量發展,是其面臨的重要“考題”。
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
接續奮鬥的廣西,正負重起勢。
難得之勢:奮起廣西
7月20日,隨着數據公布,廣西交出了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的“答卷”。
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5%,實現“三個高於”,即高於年初制定目標、高於去年平均、高於全國平均——繼一季度迎來近年來少有的“開門紅”之後,廣西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如期實現上半年“雙過半”目標。
數據背後的一些積極信號,更值得捕捉、關注。
廣西的“壓艙石”更穩。廣西正在成為國內承接産業轉移的熱土。7月20日,2025中國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在南寧舉行。工業作為第一拉動力的作用更為凸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一批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即將開工滿三年的平陸運河已完成總工程量逾80%,通江達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幹工程雄姿已現。
廣西的産業更“新”。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發揮地緣優勢構建“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生態。上半年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9.6%,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産量分別增長78.1%、32.4%、32.3%、17.5%。其他新業態方面也點燃星火:北海引進獨角獸企業,成功開發阿薩卡網紅城市項目;微短劇市場,廣西擁有創作資質機構超千家、居全國前列;南寧演唱會經濟火熱,“跟着演出游廣西”成為鮮明標籤……
廣西的人氣更旺。從“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到五一小長假,再到近期啟動的暑期消費季,文旅市場持續火熱;從國家部委到國外使節和國際組織,從科大訊飛、奇安信等頭部企業到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廣西調研、洽談合作的機構與人士越來越多。
廣西的信心更強。今年上半年,廣西民間投資實現由負轉正,高於全國9個百分點。一些企業投資者&&,感受到了廣西豐富商機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在一系列機制、舉措推動下,一心一意謀發展、以實幹實績論英雄的氛圍日益濃厚。
這信心也來自於對問題的正視。舉全區之力支持柳州化債攻堅,倒查十年推進涉重金屬環境污染防治,堅決整治腐敗問題和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廣西迎來了成型起勢的關鍵階段。
形勢逼人:渴盼廣西
有人説廣西自帶“網紅”體質,時常有各類話題走紅網絡。廣西經濟發展,近年來也不時成為輿論熱點。
一方面,廣西備受矚目——面朝大海,廣西東邊連接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南邊相挽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人們用“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到東盟”形容廣西區位的得天獨厚。新世紀以來,隨着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落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的&&,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的地位不斷凸顯。包括沿邊臨港産業園區、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跨境産業合作區等建設,廣西得到多項國家戰略的覆蓋支持。
從西部陸海新通道、“世紀工程”平陸運河等大戰略,到“螺螄粉”“新能源‘神車’”等“網紅”,再到“水果自由”“夜經濟”等煙火氣,廣西在國內外經常“吸睛”。
另一方面,廣西備受期待——經過多年接續奮鬥,廣西總體實力雖縱比明顯增強,但新形勢下,廣西如何不止做進出口“通道”,而是借“天時”“地利”成為承接産業國內梯度轉移、打造跨境産業鏈供應鏈的樞紐之省區?廣西如何破解一定程度面臨的“標兵遠、追兵近”的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局面,真正將綜合優勢加快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達到人們心中期待的高度?
不可回避的是,廣西的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由於歷史以及多方面因素累積所致,廣西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着不少不利條件的制約。
——創新資源不足。現在廣西工作的院士屈指可數。國家級科研院所、&&少。由於經濟基礎等原因,科技經費投入強度長期偏弱,産業技術水平和附加值提升緩慢。“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至2023年廣西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均低於0.9%,排名國內省份後列。
——縣域經濟相對滯後。作為曾經的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20年廣西全面消除絕對貧困,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廣西人口過百萬的縣雖有10個,但未能實現綜合經濟實力“全國百強縣”破零。
——民營經濟比較薄弱。廣西歷史上曾産生一批品牌企業,但近些年新崛起的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相對較少,一些曾經表現優異的“明星企業”發展放緩。
——一些資源優勢産業“大而不強”。廣西是全國重要的“糖罐子”“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茶缸子”,人工林面積和木材産量全國第一,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産區之一,鋁、錫、銻、銦等礦産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但其中一些産業還處於産業鏈中低端,缺乏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産品品牌。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還有待破局。
形勢逼人!面對你追我趕、百舸爭流的競爭,如何掙脫不利條件,實現“&&期”的新跨越?廣西上下充滿了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如果廣西不能搶抓機遇突破創新,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可能被進一步拉大,甚至面臨邊緣化的危險。”廣西有識之士坦陳。
今年廣西“新春第一會”上,這些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被毫不掩飾地拋上&面:南寧對全區經濟帶動力不強、柳州新舊動能轉換慢、一些地方向海思維不夠開闊、一些“國字號”&&和政策未用足用好……
找準賽道、持續突破,把歷史機遇變成現實生産力!
——這是廣西的夢想、廣西的吶喊、廣西的渴盼!
“勢”在人為:競跑廣西
今年4月份的廣西二季度經濟發展調度會上,14個設區市的“一把手”逐一亮相:5個作先進發言,2個排名倒數的作表態發言,7個視頻發言。曬成果、比成績,説不足、談計劃。隨後,發言視頻通過網絡面向全社會公布,接受評判。
時間回到年初。廣西“新春第一會”發出“讓實幹為要成為廣西幹部身上最鮮明的特徵”的號令,動員各級幹部牢固樹立“實幹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説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14個設區市“一把手”同樣輪流發言,立下“軍令狀”,發言內容在報紙上全文刊登,讓公眾監督。“摸着良心幹事”的倡導,振聾發聵。
對於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期的廣西而言,能否加快高質量發展,關鍵看幹部作為。
自治區層面建立機制,推動“一級帶着一級幹,一級跟着一級上”:
建立自治區層面黨政合一的經濟運行工作機制,落實落細自治區與各市“雙向清單”“五張清單”;建立由自治區領導領銜的重點工作專班工作機制、重大問題調研機制以及重大問題專家諮詢制度等;由地市和企業對自治區有關職能部門開展測評,堅決抵制“甲方思維”“衙門作風”……
廣西推動倡導:在“比”中找準差距,在“學”中補齊短板,在“趕”中乾出實效,在“超”中實現目標!
有“僑鄉”之稱的玉林市提出構建“十虎競玉林”格局,推動7個縣(市、區)和3個市直園區你追我趕、實幹爭先。在北海“借地建港”的玉林海港碼頭對外開放獲批復,今年前5個月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45.09%。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實施縣域産業發展“賽馬”制,地方黨政主官需上場答辯,評審通過後方可獲得縣域特色産業資金支持。
實施擴權強鎮改革的桂東北流市,地區經濟總量連續3年位居廣西縣(市)第一,亮出率先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目標。而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的崇左市扶綏縣,則敢於“亮劍”,在高速公路旁樹起“為建成廣西第一強縣而努力奮鬥”的宣傳標牌。
山地丘陵面積佔比80%的南寧市隆安縣把握平陸運河建設機遇,謀劃推動隆安發展史上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總投資108億元的和泰綠色新材料産業鏈生産基地項目落地開工……
“包容”是很多外地人對廣西一些幹部的評判。但毋庸諱言,廣西有的地方幹部缺乏創一流、不服輸的意識,甚至被比喻為患上了“恐先症”。
一個地方的經濟要崛起,其幹部隊伍的精神特質不止於包容,還包括勇於競爭,勇於進取!蘇南如此,浙江如此,珠三角如此,廣西也應如此。
借勢東盟:開放廣西
2000多年前,滿載內陸貨物的商船從合浦港揚帆出海,抵達東南亞、南亞,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航線,也銘刻下廣西與東盟交流合作的深厚基因。
東盟是我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自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以來,融入東盟,成為廣西持續發力的重點方向。
今年以來,在我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重要互訪成果中,“廣西元素”分量十足:中馬“兩國雙園”步入升級發展的新階段;加快友誼關—友誼、浦寨—新清貨運專用通道智慧口岸建設;運營好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用好廣西—文萊經濟走廊合作等&&……
從友誼關口岸中間工業品進出口紅紅火火,到廣西北部灣港至海防港、關丹港—北部灣港冷鏈精品等新航線陸續開通,從中柬“魚米走廊”廣西現代水稻産業合作項目開工,到五菱新款AIR EV車型在印尼上市,廣西與東盟合作的成果持續“上新”。
更受關注的則是廣西在推進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中的棋先一招。
東盟國家留學生數量、高校開設東盟小語種相關專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持續開展東盟語料和數據集建設……着眼落實我國政府《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立足豐富的能源供應體系、東盟語料基礎、東盟語言人才基礎、高校在AI教學和科研方面基礎以及疊加的政策紅利,廣西提出設立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並迅速推動與東盟實質性合作。
廣西代表團訪問越南、老撾、馬來西亞,簽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多方面合作協議。其中,廣西與老撾簽約共建中國—老撾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是我國與東盟國家簽訂的首個人工智能合作創新&&。今年廣西已為越南地方黨政幹部和老撾領導幹部舉辦人工智能專題培訓班。
振臂一呼大旗揮舉,一批人工智能領域知名企業和行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等紛紛前來對接洽談合作。
緊鑼密鼓。4月,作為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重要組成部分的南A中心第一批40個人工智能産業項目成功簽約,涵蓋了算力算法項目,研發、生産、應用等AI+場景項目;6月,南A中心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試運營;7月,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在南寧啟動、全球八地連線,科技、資本、高校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三大類賽道全面開放……
北京一家知名科技企業負責人&&,廣西在開展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我們將在人工智能語料庫建設、數字廣西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共建東盟語料庫,構建可信數據空間,積極參與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
只有全面融入國內大循環,才能提升廣西對外開放的能級,增強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廣西招商引智在向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戰略腹地借力同時,也向長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區等國內各地敞開大門,加速迎來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湖南等地項目流、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
從更高的站位、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新興的賽道,更加深度地融入東盟,既是廣西“為一隅爭光”、乘風借勢實現騰躍發展的重要路徑,也彰顯廣西“為全局添彩”、服務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
攻堅延勢:務實廣西
起勢固可喜,延勢須攻堅。
營商環境不優是制約經濟發展的普遍性“痛點”。行走在南寧的機場、各政務服務中心,經常可以見到歡迎撥打12345反映營商環境問題的醒目提示。但相當一段時期,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處置機制對求助、投訴、舉報等三類問題工單的解決率僅為60%左右,剩下40%左右成了服務效率不高、敷衍應對的“疑難雜症”問題工單。
自治區營商辦重拳建立“企呼我辦”政企溝通&&,形成“自治區—設區市—縣(市、區)”三級問題交辦機制。淡化以往不針對具體問題的民意測評方式,而是將“企呼我辦”工單解決率和滿意度作為各地營商環境水平監測核心指標,對明顯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等不認真履職的單位,作為負面典型通報。
這項體現“讓人民評價”、需要久久為功的改革初見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企呼我辦”&&已累計受理1330件經營主體疑難訴求,辦結率93.68%。
順勢突圍,需保持清醒與務實。
後發廣西需加速經濟增長,既面臨國內一些行業産能過剩的現實挑戰,同時也處於外貿面臨較大壓力的前沿地帶。廣西二季度經濟調度會明確提出,在實踐中尤需高度警惕五種錯誤傾向:一是唯指標論,二是頭腦發熱、盲目樂觀,三是重速度不重質量,四是簡單粗暴一刀切,五是數據造假。
對於發展人工智能,廣西同樣保持冷靜。
4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從優化頂層設計到完善制度機制,從應用場景落地到金融創新助力,作出8個方面26項部署。
務實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冷思考”始終如影隨形: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要走符合廣西實際的AI發展路徑;不能只顧投入,不顧産出,要按市場經濟規律來辦;着眼長周期發展,絕不能為了趕時髦“一哄而上”,搞一堆華而不實的項目……
“廣西雖然較難成為新技術的策源地,但完全有條件成為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應用地。”一位先後在國家部委和廣西工作多年的人士對此充滿信心。
資本市場是靈敏的風向標。2月底舉行的2025廣西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推介暨簽約大會上,30家基金管理機構與廣西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簽約。截至6月末,廣西政府引導基金已累計實繳出資121.06億元,帶動社會資本實繳527.56億元,實現財政資金杠桿放大約5.4倍。
“我們看到了廣西獨特的區位優勢、蓬勃的産業發展活力、巨大的科創潛力、疊加的政策紅利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將把發達地區的信息流、資金流、産業鏈帶到廣西。”一位基金管理機構負責人説。
先發地區的崛起反復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增長自有其階段性特點,有其演進過程,但是經過代代接續努力,一旦抓住機遇找到突破口起勢,就可能衝破傳統的束縛和路徑的依賴,形成向前勢能,實現後發趕超!
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陣痛,註定了這條路不是一馬平川,而是充滿考驗。
豐收在望,右江河谷的芒果挂滿枝頭、芳香誘人,桂中青綠色的甘蔗加速拔節生長,西部陸海新通道標誌性工程黃百鐵路廣西段首個連續梁開始澆築,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盛開”造型的朱槿花廳,正在籌備迎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下的東博會開幕,為廣西注入新的活力……
祖國南疆,且看廣西,大地壯美,時臨勢起。
後“勢”如何,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