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響世界讀者心門!-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23

11:3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文化

叩響世界讀者心門!

三十一國漢學家共話“譯”見傾心

2025-07-23 11:36: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7版 文化

  文學翻譯,遠不止是語言的轉換,它更像是一把鑰匙。經典的中國故事,如何跨越山海,輕輕叩響世界讀者的心門?

  21日,一場主題為“‘譯’起向未來”的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南京開幕,來自全球31個國家的39位漢學家,與劉震雲、畢飛宇等39位中國文學大咖圍坐一堂。39位中國作家遇上31國的“中國通”,擦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他們不僅是文字的“擺渡人”,更是中國故事的“解碼者”。在這場研討會上,漢學家們分享與中國結緣的難忘故事,探討如何用翻譯傳遞中國文學中的意境和內涵。

  “1992年那個夏天,外祖母書架上一本中文長篇小説,讓我一頭扎進了神秘的中國世界。”塞爾維亞翻譯家約萬諾維奇·安娜説。

  如今,她與中國的交往已長達30多年,翻譯過莫言、余華等作家的作品。“説不定我們的一些譯作,將會激發未來的一些青年,就像我30多年前通過文學愛上中國。”約萬諾維奇·安娜説。

  活動現場,15位首次參會的漢學家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中國文學之友”證書,這是中國作協用來表彰他們在翻譯傳播中國文學方面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

  拿到證書的埃及翻譯家白鑫難掩興奮之情。他從19歲開始接觸漢語,至今已超過25年,並一直致力於把中國文學、中國思想、中國故事系統性地翻譯並傳播到阿拉伯世界。

  這些年,劉震雲、余華、王小波等作家的作品,經過他和團隊的翻譯,不僅進入了多個阿拉伯國家的主要出版市場,有些還成為高校課程體系的一部分。

  “我們發現,受歡迎的中國作品是那些帶着‘中國精神’與‘人類共鳴’的文字。我們的讀者通過這些作品,看見了一個豐富、真實、立體的中國。”白鑫説。

  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説,中國文學素來關注現實。各位漢學家之所以可以通過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去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正是因為當代作家傳承了中國文學關注現實、反映現實的基本特點。

  翻譯家是不同文明之間的信使,因為翻譯的存在,人類擁有了超越語言之分、匯合為共同體的新的美好可能。而中國文學中以民為本、兼容並包、開放互鑒等重要特點,是各國、各民族所共通、共享的。

  羅馬尼亞漢學家白羅米認為,中國當代的一系列文學作品通過對中國社會的描寫,展現了社會變革與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獨特風貌,翻譯它們,不僅是對文字的傳遞,更是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的詮釋。

  在她看來,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崛起,將為翻譯工作帶來新的工具和方法。“同時我們依然相信,翻譯的核心在於人類對文化、歷史和情感的深刻理解,這正是機器翻譯無法替代的。”

  自創辦以來,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已經走過15年的歷程。

  每次研討會如同一場以文學為名的親朋好友之間的聚會,為不同文明搭建起交流與對話的橋梁。

  關注和熱愛中國文學的漢學家、翻譯家隊伍越來越壯大,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對話越來越深入。

  這場圍繞“‘譯’起向未來”的研討,更像是個新的開始,畢竟優秀的文學作品永遠值得被更多人看見,用心打磨的譯作,永遠有它不可替代的溫度。

  (記者朱筱 余俊傑)

  新華社南京7月22日電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漢學家,中國文學,作品,作家,研討會,翻譯家,故事,世界,當代,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