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海岸的生命律動
▲在海邊遛狗的年輕人。
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在頃刻之間,席捲了仿佛馬賽克翡翠玻璃一般的海面。天地之間,水霧乍起、蒸騰,先鎖住了海,後鎖住了岸。萬千垂天而下的水柱,砸向海邊橘紅色的砂岩,很快又化為陣陣激流,急行軍般地衝向了被煙霧籠罩的大海。
紅色砂岩的褶皺裏,只見蘆葦青綠,迎風搖曳。滂沱大雨的熱情洗刷,讓這份青綠愈發乾淨、明澈。在紅與綠的襯托中,長在岩石縫隙裏、金黃的金雞菊,似乎才是這暴風雨中的主角。僅有瓶蓋大小的它們,如微型向日葵一般,在大雨充滿野性的洗禮中,不動聲色,依舊直挺挺地面向天空,像是在堅定地等待雲開霧散。
正是在這樣風雨交加的夏日裏,我開啟了持續一週的自青島至威海的觀海之旅。7月初,時節進入盛夏,天氣陰晴不定,晦明變化間,萬物流露着生命的原始質感,盡情享受自然的美好、浪漫。
在海邊,我遇見了大片大片的三春柳,7月正是它們的盛花期。雨過天晴時,三春柳愈發明艷,它們開着粉嫩的小花,遠遠看去,像一簇一簇的粉色祥雲,走近了,才發現花束滿枝,呈長帶狀,看上去粉嘟嘟也肉嘟嘟的,如嬰兒的零食。當我湊近用手機拍照時,相機識別的結果卻是“雪景”,這真是美麗的誤會。
夏季,似乎也是海邊動物們經過春季的慵懶後,釋放出生命熱情的時刻:僅有指甲蓋大小的螃蟹幼崽,朝氣蓬勃,在沙灘上四處橫行;成群的剪嘴鷗,齊刷刷地落在近岸的淺灘,踱步、覓食;結對而飛的麻雀先是徘徊,然後振翅,雙雙落在岸邊的核桃樹上。此時節的核桃,正綠得髮油。
岸邊礁石上,常常出沒着三五成群的海蟑螂,它們是蝦蟹的近親,身長不足一寸。這些小傢伙機警而敏捷,爬行速度奇快,人一靠近,便嗖地一下鑽進石縫或溜進水裏,瞬間無影無蹤;等人一走遠,它們又探出腦袋來,左顧右盼,呼朋引伴,趕大集似的,在岸上竄來竄去。
活力四射的生命中,那些暑期出行的游客,那些形形色色的擁抱大海的人,是更鮮活的存在。
在雨天,垂釣者們面向大海,巋然不動;青年挽起褲腿,沿着濱海步道,冒雨鍛煉。晴天時,海岸上尤其熱鬧。騎單車的少女,裙角飛揚。買完菜的老人正提着菜籃,靜坐觀海。海水浴場裏,有人把身體埋進細沙裏,閉目享受日光浴;有人抱着牙牙學語的嬰孩,小心翼翼又滿眼幸福地戲水。
潮起潮落間,即便從人群中傳來的陣陣尖叫,聽起來也並不喧囂,倒使人尤覺酣暢淋漓。
在海邊買煎餅時,我看到一位頭髮全白的古稀老人,坐在小攤旁邊,正忙着飛無人機。此時,天空湛藍,雲如積雪,海面澄凈,水天一色。中年模樣的老闆娘在攤餅之餘,不斷扭頭去看老人手中的監視器。
“好美啊!”她連連發出讚嘆,又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想不到每天看到的海,竟有這麼美!”言語之間,對遠方難得一見的海域,她似乎更心生嚮往。老人像是受到了鼓舞,很開心地回應:“再飛遠點,會更美的。”監視器前,兩張經風歷雨的面孔,流露出孩童一般的歡快神色。
夏日海岸的生命律動中,趕海者也是一道動人的風景。
不管起得多早,每當我抵達海岸時,總有人已早早出現在晨光熹微的沙灘上,他們提着鉗子、水桶,坐在小板凳上,仔細地淘,專注地挖,認真地撿。除了游客,這些清晨趕海者多是附近的漁民。不到上午8點,在數個小時的勞作後,他們帶着收穫,陸續上岸,坐在海邊的石階上,端起家人送來的飯食,開始吃早餐了。
此時,海水依舊澎湃,日頭漸高,新的一天,開始了!陽光普照之下,海面泛起了金光,一夜寧靜的海灘,游客漸多,笑聲疏朗,更遠處的濱海道路上,車聲四作,人流穿梭。我踏着灑滿陽光的沙灘,走着,看著,聽着,繼續觀察這生機盎然的海邊,感受這生生不息的人間。
(作者:孫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