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當年,新華詩友辦詩社
作者:閔凡路
新華社是記者編輯工作的場所,是文人墨客集中的地方。38年前,1987年6月24日,新華詩友二十餘人在新聞大廈聚會,作出成立新華詩社的決定。已從新華社副社長崗位退下來的繆海稜主持會議,穆青到會祝賀。這也是當時新華社一大文化盛事。
當天參加會議的人都是新華社的詩人和詩詞愛好者,有王玉章、陳伯堅、孫振、方言、許邦、張結、張萬舒、閔凡路、楊穆俊、蘇仲湘、杜運燮、衛元理、方徨、方輝盛、呂金鈴、蔣有泉等。大家推舉繆海稜為新華詩社社長,穆青擔任顧問。會議還決定出版詩刊,定名為《新華詩葉》,由繆海稜、王玉章、張結、張萬舒、閔凡路、蘇仲湘、杜運燮、衛元理、呂金鈴、蔣有泉、段明剛組成詩刊編輯委員會。繆海稜兼任主編,蘇仲湘、衛元理為執行編輯。詩刊以刊登古詩詞為主,亦發新詩。
繆海稜是位老社長、老革命、老詩人,為人謙和,知識淵博,在革命戰爭年代就寫詩,主要是古體詩。他也是新華詩社的主要發起者。
大家在創社會上發言,稱讚新華社成立詩社是一件好事,新聞工作者學一點詩詞很有益處,要發揮新華社的有利條件把詩社辦好。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中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新華社事業大發展的時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人們心氣很高。這也是大家主張辦詩社的原因。
會議商定,出版詩刊《新華詩葉》,請新華出版社出書號,每年兩期。經費採取“化緣”方式,商請有實力的各部門輪流支付。如《半月談》、《瞭望》、《經濟參考報》、《參考消息》、國內部、中國圖片社、新華出版社等。這些部門當時都有經營收入,並有一定的自主權。我記得第一期刊物2000多元經費就是半月談雜誌社出的,我那時擔任《半月談》總編輯。後來,在張寶順任主管經營工作的副社長時,決定這筆經費由總社財務統一支付。
《新華詩葉》創刊號於1987年10月問世,穆青題寫刊名。“編者的話”這樣寫道:“成立詩社和出版詩刊,在新華社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其目的在於,增進詩詞愛好者之間的友誼和&&,促進中華詩詞之學習研究和創作,改進新聞寫作,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穆青、海稜、李普、馮健都在創刊號上發表了詩作。海稜在他的15首詩中,有一首《望江南》,是賀新華詩社成立和《新華詩葉》出版的,詩曰:
“春光好,一片在‘新華’。朝出城鄉探信息,夜歸硯座繪奇葩,記者出詩家。 群芳好,眾卉萃‘新華’。難得株株爭異彩,敢期朵朵鬥奇霞,妙手筆生花。”
新華詩社從1987年6月成立至今,換過四任社長,繆海稜、張結、何東君、張錦。我曾擔任過副社長,現為顧問。周篤文、林岫、宣奉華等擔任過編委。
張結古詩詞造詣頗深,詩寫得很好,原任新華社副總編輯,長期擔任新華社駐外記者,離休後還曾擔任《中華詩詞》主編。他對詩社後來的發展貢獻很大。原編委蔣有泉後來出任中國楹聯學會會長。
《新華詩葉》發表數千首詩作,寄託了眾詩友對時代、祖國、新華,以及對事業、家鄉、友人的深情。我退休後創辦《中華辭賦》,寫詩寫賦,得益於當年新華詩社的培育。如今,新華園又涌現出一大批年輕的詩人,可喜可賀。
記得繆海稜社長1997年逝世時,新華詩友為他敬送的輓聯這樣寫道:
“延河振翮,烽火宣勞,報道掏丹心,無産新聞尊耆宿;
野草組吟,新華主幟,篇章遺彩筆,騷壇風雅失詩翁。”
繆老走了,許多老詩人走了,但新華詩社依在,新華詩情依在。至今我依然深深地懷念與新華詩友們相處的日子。
中國是詩的國度。新時代的中國,新時代的新華社,更加詩情洋溢,豪情滿懷,更多鴻篇巨制,錦繡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