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三個轉變”激活僑務工作“一池春水”-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11

12:1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各地

重慶忠縣:“三個轉變”激活僑務工作“一池春水”

2025-07-11 12:17:2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 各地

  ▲7月8日,小學生在江西省廬山文化館暑期西河戲頭飾製作體驗班上學習傳統手工技藝。暑假期間,孩子們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假期生活。新華社發(韓俊烜攝)

  “不是政府的同志們熱心相助,我們今年也分不到紅。”近日,重慶市忠縣馬灌鎮高渡村村民樂洪波在村委會拿到了500多元的紅利,這是他入股村集體魚塘3年後第一次得到回報。他感激地説,“多虧他們引來資金,修好了魚塘,建好了公路,我們的魚才能賣出去。”

  樂洪波嘴裏的“政府的同志”就是僑界政協委員楊華和他的縣僑聯同事們。

  近年來,忠縣立足僑情新變化,創新僑務工作模式,在服務發展上從“走近”轉變為“走進”,在涉僑糾紛化解上從“一元”轉變為“多元”、在服務保障上從“被動”轉變到“主動”的“三個轉變”,構建起“政策宣傳下沉、糾紛化解多元、服務保障主動”的僑益保護立體化格局。

  去年,忠縣組織僑界政協委員開展政策宣傳、調研走進村社,參政議政走進民生,服務發展走進項目等活動。楊華等僑界政協委員在高渡村調研發現,該村集體魚塘一直沒有效益。於是,他們通過自身資源引來資金,把魚塘打造為垂釣基地,並硬化了魚塘連接主幹道的公路,吸引周邊鄉鎮和縣城的釣魚愛好者進村垂釣,提高了商品魚的附加值。僅此一項,村集體和入股村民共計增收14萬元。

  “僑務工作不再是發展大局中的花瓶和看客,必須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打實地作出貢獻。”忠縣縣委統戰部副部長、縣僑聯主席呂為民説,去年以來,僑界政協委員以“委員講堂”“法律服務團”為載體,深入村社開展政策宣講100余場次,覆蓋僑胞及群眾超千人次。

  “過去涉僑糾紛處理周期長、效率低,僑胞‘來回跑’現象突出。現在通過‘雲法庭’‘檢僑之家’等數字化&&,僑胞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調解。”縣僑聯幹部潘琼介紹,針對涉僑糾紛複雜化趨勢,忠縣創新組建涉僑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整合僑聯、司法、法院資源,形成“調解+司法確認”閉環機制。同時,在縣法院設立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依託“雲法庭”實現海外僑胞線上調解。

  在檢僑協作方面,忠縣搭建“檢僑之家”等3個&&,組建刑事、民事、公益訴訟4個服務團隊,通過聯席會議、案件會商等6項機制,提升涉僑檢察工作質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松濤)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僑聯,僑界,涉僑,糾紛,忠縣,服務,魚塘,政協委員,走進,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