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打造“最強綠色算力供給者”
一批批數字産業領域重點項目落地生根,一批批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一批批優秀人才不斷匯聚……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憑藉政策、氣候、電力、區位等多重優勢,吸引綠色算力上下游産業鏈企業向和林格爾新區集聚,呼和浩特正從“中國雲谷”向“世界算谷”跨越,崛起為“最強綠色算力供給者”。
政策賦能:頂層設計擘畫産業藍圖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的政策“組合拳”為呼和浩特市綠色算力産業注入強勁動能,層層遞進的政策體系推動産業高速運轉。
2023年,《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建設,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項目建設。
2024年,內蒙古制定&&《關於支持內蒙古和林格爾集群綠色算力産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6方面提出16條支持措施,拿出“真金白銀”賦能綠色算力産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3月,呼和浩特市發布《關於促進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每年規劃1.28億元專項資金,從總體要求、産業布局、重點任務三大方面繪製清晰産業發展路線圖。
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推動呼和浩特市算力産業加速集聚。目前,和林格爾新區已落地包括中國移動智算中心、中國電信雲計算信息園等在內的46個數據中心項目。據統計,截至2025年6月底,呼和浩特市算力規模達9.1萬P,其中智算8.8萬P,規模位居全國首位;集群內數據中心綠電佔比達86%,在全國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主任朱建國&&,政策的“牽引力”正轉化為産業發展的“強動力”。政策不僅吸引了項目落地,還推動企業不斷創新升級,向着更高質量的發展邁進。
資源稟賦:綠電與氣候構築天然優勢
呼和浩特市在綠色算力領域的突圍,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基底。算力産業的核心支撐是電力,而呼和浩特市擁有全國極具競爭力的電價水平與穩定的綠電供應體系。
在綠電供應方面,和林格爾新區在內蒙古率先啟動建設綠電供給示範項目,通過“風-光-儲”一體化清潔能源供電方式為算力中心提供“綠電”,數據中心綠電使用率達到80%以上。
走進全球運營商中最大的單體智算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的製冷站,寬大的廠房裏冷卻系統高速運轉。該中心從綠電、製冷、能耗管理3個方面打造綠色算力體系,成為呼和浩特市綠色算力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們規模引入冷板式液冷解決方案,搭載閉式冷卻塔、小母線等新型節能技術,PUE達到了1.15,真正實現算力綠色化。”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副總經理楊旭介紹説,“中心的綠電比例為80%,每年節水9.5萬噸,節省水費86萬元。”
此外,呼和浩特市地處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約7.7攝氏度,冷涼的氣候天然降低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其所處的北緯40度—42度地質穩定帶,自然災害風險極低,為數據中心安全運營提供天然屏障。
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郭菊穎&&:“我們的算力中心吹的是草原風,用的是塞外光,産的是綠色數。”這種得天獨厚的稟賦,讓數據要素在陰山腳下完成從資源到資産的質變。
營商環境:創新服務激活發展動能
“企業零跑腿”全程代辦服務年均辦理項目30余個,審批效率提升50%;“拿地即開工”承諾制讓項目平均提前開工120天,截至2024年底已助力93個重點項目快速落地;“包裝標準地”改革實現土地儲備前置,區域評估成果共享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約200萬元;“聯審聯辦制”將審批時限壓縮至70個工作日內……“中國雲谷”的崛起,離不開和林格爾新區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
“和林格爾新區的誠意,讓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落地。從簽約到投産,一路都有專人貼心服務,如此高效的辦事流程,極大增強了我們在這裡發展的信心。”內蒙古璇璣創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岷&&。
2024年7月,內蒙古璇璣創展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和林格爾新區,該公司專注圍繞新區算力産業,開展數據中心運維、運維人才培養及産教融合開發等核心業務。
與此同時,和林格爾新區推出多項創新服務,“企業開辦+N”體系實現零成本辦企,網格化服務配備專屬管家提供精準服務,“一業一證”改革推動多證合一,住所託管服務每年節省開辦成本超百萬元。“迎商中心”集成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創五大增值服務,人社綜窗實現87項業務一站式辦理。通過24小時自助服務、“多證聯發”等改革,審批效率普遍提升60%至70%,形成全周期服務鏈條,真正實現“新區事新區辦”。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有孚數據、港城雲聯等15個重點算力産業項目完成簽約,簽約項目總投資超過500億元,預計2025年底投用算力12萬P以上。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靖 王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