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章寫得“軟些,軟些,更軟些”-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04

13:3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人文漫筆

讓文章寫得“軟些,軟些,更軟些”

2025-07-04 13:38:3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11版 人文漫筆

  徐文秀

  1957年3月10日,毛澤東同志在新聞出版界座談會上深有感觸地談道:“報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對的,‘軟些,軟些,再軟些’要考慮一下。”近70年過去了,仍然感到這段話意味深長,的確需要多多“考慮一下”。

  為什麼説文章要“軟些,軟些,再軟些”?文章是寫給人看的,寫得“太硬了”,讀者不願意看。寫文章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宣傳、教育和引導人們朝着“真善美”方向走,要發揮好這個功能和作用,就得首先讓人看得懂。寫文章的道理千條萬條,看得懂是第一條,這是硬道理。有了這起碼的一條,然後才去看它是否用得上,也就是説文章講的道理和方法在實際中是不是管用,能不能派上用場。只有“看得懂、用得上”的文章,人們才想看、願看、愛看,才解渴、過癮,甚至上癮。然而,現在不少人寫文章卻是背道而馳。有的似乎為了顯示自己理論水平高,總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繞來繞去説半天不切題,或故弄玄虛硬是讓人看不懂;有的擔心人家説文章沒文采,一味地堆砌辭藻,搞得花裏胡哨、嘩眾取寵,等等。這類文章,要麼只剩下“乾巴巴的幾條筋”,索然無味;要麼像舊社會小腳女人的裹腳布,又長又臭,讓人心生反感。

  何謂文章之“軟”?個人覺得,説白了就是要寫得親切自然、娓娓道來,直白質樸、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直抒胸臆,生動活潑、趣味橫生等,具有感染力、衝擊力和吸引力,這樣的文章才讓人想看、願看、樂看,看了又看。

  文章怎樣才能“軟”起來?多些真話、實話、心裏話和管用的話,文章就會親切自然。真話是最感人的,實話是最動人的,心裏話是最迷人的。只要把真情實感用筆表達出來就是最好的。“軟”文章就是不端着架子拿腔作調,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居高臨下提要求,而應該像兄弟姐妹促膝談心一樣,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軟”文章似秋水一般清澈見底,似春風一樣舒服愜意。

  多些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基層的語言,讓文章寫得接地氣,有土味。什麼樣的文章讓人愛看想看?自然是能進入心坎,能讓人思想共振、認知共鳴、情感共情的文章。

  多些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和群眾語言,讓文章寫得生動活潑、鮮活有趣、直白質樸。好文章能夠“吹糠見米”,往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東拉西扯、拐彎抹角。同時,善於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用耳熟能詳的群眾語言,把文章寫得妙趣橫生、活靈活現。

  多些直面矛盾、着眼問題的語言,讓文章寫得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軟”文章不是軟弱無力,看見問題繞道走,恰恰相反,對存在的問題敢於大喝一聲、猛擊一掌,讓人有一種震撼力,讓人大呼解渴過癮。

  文風折射作風,人品決定作品。文章短也好,軟也罷,實質上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所以要從端正做人切入,讓作文與做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文章,語言,軟些,寫得,問題,作風,通俗易懂,想看,群眾,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