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爭氣&”這樣托舉中國夢-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02

10:2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智見

六十年,“爭氣&”這樣托舉中國夢

2025-07-02 10:21:4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智見

  新華社成都7月1日電(記者劉禎)四川江油龍門山脈深處,松花嶺一隅,坐落着幾&高低錯落的大型試驗設備。有着“亞洲第一台”字樣的石刻矗立在旁,靜靜訴説一個甲子的崢嶸歲月。

  這是我國第一座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簡稱“高空&”)的誕生地。高空&,是在地面模擬航空發動機在空中飛行時的高度、速度和進氣畸變條件的試車&,是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必不可少的大型試驗設施之一。每一款新型航空發動機正式列裝交付前,都需要經過高空&的試驗,以確保其安全可靠為飛機提供動力保障。

  “它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已完成近百型現役和在研發動機的鑒定和科研試驗,是我們心中的‘爭氣&’。”近日,在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國企開放日”上,中國航發渦輪院專職總師劉志友的這句話擲地有聲。

  1965年,老一輩航發人帶着國家期望和民族使命,從天南海北匯聚四川,在一片荒蕪之地“邊建設、邊研究”,不分白天黑夜,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在這片“蜀道難”之地開創“上青天”的事業。

  “要抓緊空氣動力中心和高空模擬試車&的建設,如再遲遲不動,將來勢必造成大的被動。”在高空&博物館,每次看到聶榮臻元帥的號令,中國航發渦輪院職工鄧小勇都感慨萬千。

  “當年參與高空&建設的父親告訴我,那時條件艱苦,大家喝的是平通河的水、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地瓜藤,夏天炎熱如火、冬天寒風刺骨,拿一鎬一鍬開闢了這塊處女地。”鄧小勇説。

  零起點、零基礎、零經驗。在國外嚴密的技術封鎖下,經過30年艱苦奮鬥,1995年,高空&終於建成投用,我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個、亞洲第一個擁有這一大型試驗設施的國家。

  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承載新中國的使命與夢想。高空&對我國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發揮了重要作用,成了名副其實的“爭氣&”。

  “百折不撓、為國鑄劍,是航發人的精神底色,60年來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劉志友説。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位於松花嶺的試驗基地損毀嚴重,科研生産被迫中斷。航發人快速響應,1個月後就實現地面&的有限恢復。黨中央作出異地重建的部署安排後,他們又建設新址,短短幾年就建成可滿足多類型發動機試驗的新基地。

  基地易址,精神永傳。如今,來到龍門山脈向南60公里的綿陽城郊,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高聳的試驗廠房,硬體能力與試驗水平均達世界一流。

  “老基地在新園區實現新生,年輕一代也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快速成長。”中國航發渦輪院整機試驗研究部“85後”主試驗員侯鑫正説。

  侯鑫正所在的團隊中,“85後”成員佔了近七成。今年4月,該團隊在老專家的指導下,連續奮戰了15天,在新基地實現一型發動機關鍵試驗的一次成功。

  “大國重器”何以鑄就?中國夢何以實現?

  “靠的就是一代代科研人員的接續攻堅,憑的正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忘我奉獻!”

  聽到這支年輕團隊的回答,記者的眼前又浮現出“爭氣&”的模樣。未來,它將繼續托舉中國夢,飛向遼闊藍天!

  十六條舉措助力中國創新藥加速跑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記者徐鵬航 彭韻佳)一粒創新藥,從實驗室到病床前,正在加速跑——

  2018年以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累計納入149種創新藥;2024年新納入醫保目錄藥品中,超30%為當年獲批新藥;約80%創新藥上市後兩年內能納入醫保……

  7月1日,我國再次為創新藥發展帶來政策“及時雨”——國家醫保局、國家衞生健康委聯合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十六條舉措將為創新藥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支持研發,鼓勵醫藥企業“真創新”——

  近年來,我國創新藥熱潮涌現。2024年一類創新藥獲批數量達48種,是2018年的5倍以上。從治療組織細胞腫瘤的蘆沃美替尼片,到國産減重藥瑪仕度肽注射液……今年僅上半年,一類創新藥獲批數量就已接近40種。

  但同時,一些領域創新藥存在同質化、臨床價值不夠突出等問題。

  對此,新措施亮出妙招:用醫保數據為新藥研發“導航”。依託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進行疾病譜、臨床用藥需求等數據歸集和分析,探索為創新藥研發提供醫保數據服務。

  “這有助於支持醫藥企業、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合理確定研發方向、布局研發管線,走差異化創新之路。”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副主任王國棟説。

  此外,聚焦重大傳染病、兒童用藥、罕見病等重點領域,措施明確將組織實施創新藥物研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讓創新藥研發有的放矢。

  多元支付,讓更多老百姓用得起——

  創新藥發揮價值,關鍵在於老百姓買得起、用得上。措施特別指出,提高創新藥多元支付能力,鼓勵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將創新藥納入保障範圍,推動企業和個人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支持困難群眾使用創新藥。

  截至2025年5月,醫保基金對協議期內談判藥品累計支付4100億元,帶動相關藥品銷售超6000億元。這一強勁的支付支撐,既為百姓看病用藥提供有力保障,又為創新藥企業持續發展注入“強心劑”。

  近年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也快速增長,2024年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9773億元,同比增長8.2%,基本接近居民醫保總體籌資水平。

  但與居民醫保超過95%的資金使用率相比,商業健康保險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率上仍有開發空間。這也為更多老百姓用得起創新藥提供了新方案。

  “我們將以建立商保創新藥目錄為切入點,支持商業健康保險在保障能力上與基本醫保進一步銜接和協同,做好保障合力。”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説。

  加速進院,讓老百姓用得上——

  打通創新藥從上市到進院的“最後一公里”,事關患者的用藥可及性。措施要求,推動創新藥加快進入定點醫藥機構。

  “我們鼓勵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及時召開藥事會,根據臨床需求和患者需要,對藥品配備進行完善。”王國棟説,醫療機構不得以用藥目錄數量、藥佔比等為由影響創新藥配備使用,醫保目錄內談判藥品和商保創新藥目錄內藥品可不受“一品兩規”限制。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醫保支付DRG/DIP改革。王國棟説:“對合理使用醫保目錄內創新藥的病例,不適合按病種標準支付的,支持醫療機構自主申報特例單議。”

  據介紹,在服務國內的同時,中國創新藥也在不斷走出去。2024年,中國藥企完成海外授權交易超90筆,總金額超500億美元。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司長王小寧説,我們創新建立了跨境購藥便捷服務通道,接下來還將支持更多有條件的地區發揮區位優勢,搭建創新藥交易&&。

  創新藥,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政策支持、科技賦能、多方合力,正讓醫藥發展更契合百姓需求,讓健康中國更有科技底氣。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創新,醫保,試驗,國家,高空,發動機,研發,支持,藥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