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縣域旅游研究報告2025》發布
安吉、長興、瀏陽、德清、桐鄉、都江堰、象山、桐廬、溧陽、諸暨位列縣域旅游綜合實力十強
▲電動遊船行駛在浙江諸暨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水面上。6月27日,第七屆全國縣域旅游研究成果發布系列活動在諸暨舉行。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6月27日,第七屆全國縣域旅游研究成果發布系列活動在浙江省諸暨市舉行。活動中,全國縣域旅游研究課題組與華夏佰強旅游諮詢中心聯合發布《全國縣域旅游研究報告2025》。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縣域旅游平均接待游客總量為580.79萬人次,同比增長14.26%,旅游總收入增長9.96%,游客轉向追求深度體驗,Z世代與千禧一代成縣域旅游消費主力,呈現出“小而美、精而特”的鮮明特徵。浙江安吉縣連續第七年位居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榜首,新疆成為最大“黑馬”,90個縣域實現旅游指標雙增長。
報告對全國1866個縣域的旅游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評估,併發布了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發展潛力百佳縣、發展最快的100個縣榜單。數據顯示,旅游總收入超200億元的縣域達44個,較2023年增加10個;接待游客超2000萬人次的縣域63個,增加11個。浙江、四川、江蘇分別以34席、11席和7席領跑百強縣榜單,安徽寧國、貴州息烽、河北武安、陜西周至、湖南吉首等縣市首次上榜百強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
2025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分佈在21個省份。四川最多,佔13席;江西佔12席,雲南和福建8席。重慶雲陽、重慶巫山、江西弋陽、重慶豐都、湖南資興、江西瑞金、山東青州、安徽黟縣、福建漳浦、陜西華陰位列前十。
本年度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最快的100個縣中,江西最多,佔16席;新疆緊隨其後,佔13席。新疆庫爾勒、雲南玉龍、新疆烏魯木齊縣、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江西遂川、湖北棗陽、新疆伊寧、雲南芒市、福建福鼎、寧夏靈武名列前茅。
在區域格局方面,新疆表現尤為亮眼,縣域旅游“東看浙江、西看新疆”的局面正加快形成。2024年全疆95個縣域中,90個實現旅游總收入、總人數雙增長,佔比全國最高。庫爾勒市、烏魯木齊縣躋身全國旅游發展速度前十,阿勒泰市首次入圍百強縣。這種爆發式增長得益於“旅游興疆”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
“縣域旅游體驗升級與年輕化趨勢顯著,已成為文旅市場最重要的增長極。”華夏佰強旅游諮詢中心副主任吳南軒指出,從人群結構看,縣域旅游的核心客群以18-34歲的年輕人為主,他們自駕偏好突出,數字化賦能顯著,超八成通過短視頻&&獲取旅游信息。從消費結構看,縣域旅游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報告顯示,縣域旅游客群結構向高消費層級演進,中高消費人群偏好指數(TGI)達1.30,人均單日消費集中在100元到300元。餐飲(79.74%)、住宿(70.82%)和門票(57.16%)構成三大支出項,文創産品、體驗項目等二次消費佔比穩步提升。
縣域旅游正從傳統景點經濟向全域體驗經濟轉型,這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文化基因的活化傳承,縣域旅游深度挖掘地方非遺、民俗、方言等文化符號,構建差異化體驗;二是生態系統的多維“變現”,依託自然資源打造生態旅游、康養度假、研學教育等新型業態;最後是産業網絡的交叉滲透,推動旅游與農業、製造業、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縣域旅游既承載着城市消費升級的需求溢出,為産業發展提供動能,又激活了鄉村資源的價值轉化。
報告指出,2024年縣域旅游呈現“雙向流動”新特徵:城市消費通過高鐵網絡向縣域下沉,3小時旅游圈催生民宿集群等新業態;同時縣域通過IP聯盟形成跨區域主題線路,如浙皖閩贛非遺走廊、雲貴川的山地旅游帶等,打破行政邊界,實現資源優化;數字化進程加速,VR古鎮漫游、數字藏品等創新模式構建線上線下閉環體驗,既延展了旅游消費場景,又創造了增量價值空間,釋放縣域旅游新動能。
“縣域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系統推進。”吳南軒建議,未來應着力構建“文旅+”産業生態,推動“網紅”變“長紅”。具體措施包括建立縣域旅游大數據中心,培育複合型人才隊伍,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打造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間等。
現場舉行了“諸暨文旅推介官”聘請儀式。在諸暨市委常委、副市長高嵩和諸暨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孔羽見證下,網絡達人南翔、蜀中桃子姐、故小貝、阿田、國翠兒與諸暨市文旅集團董事長馮正滿簽約。五位網絡達人盛讚西施故里諸暨,&&將描繪好古越風情與現代活力交相輝映的諸暨旅游新圖景。
現場還發布了“48小時漫游圈”七縣互推精品短途線路,來自浙江諸暨、浙江安吉、湖南瀏陽、甘肅敦煌、陜西周至、山東東平、貴州榕江的嘉賓共同參與了發布。
第七屆全國縣域旅游研究成果發布系列活動邀請來自地方文旅部門、文旅企業的嘉賓和網絡達人齊聚浙江省諸暨市,通過資源推介、經驗分享、案例分析、實地調研等環節,共同探尋縣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