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不盡的青春之歌-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6/27

10:1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草地周刊

唱不盡的青春之歌

2025-06-27 10:14:4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9版 草地周刊

  作者:何偉

  時光如梭,“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離開我們,已經6年了。

  參與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的重大典型報道,讓我終生難忘,許多點滴細節仍歷歷在目。

  2019年6月,黃文秀不幸遇難,我和同事徐海濤、屈辰、農冠斌第一時間趕往黃文秀所駐貧困村。

  踏進黃文秀駐村時住過的簡陋宿舍,床頭放着一本紅色封面的《西行漫記》,床下襬放着沾着泥巴的粉紅色運動鞋和水鞋,墻角是一把吉他。鄉鎮宿舍裏,桌上放着她的兩幅畫,一幅是父親背着小女兒的鉛筆素描,畫面溫馨動人;另一幅是水彩畫,金燦燦的向日葵迎着陽光綻放。面對此情此景,我瞬間淚目。

  我們在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採訪了數十位與黃文秀接觸過的基層幹部群眾,樂業縣委組織部部長哽咽了,縣扶貧辦主任不斷抹眼淚,鎮黨委書記紅了眼圈,百坭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幫扶戶以及附近村駐村第一書記,談起黃文秀時也都默默流淚。

  人們欽佩黃文秀的不凡選擇。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但黃文秀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將青春奉獻給偏遠鄉村。她的同學蔣金霖説:“文秀回到家鄉參與扶貧是為了知恩反哺,她對初心的堅守令人敬佩。”

  百坭村11個屯星散在大山中,有的甚至間隔十幾裏山路。黃文秀繪製了村裏的“貧困戶分佈圖”。為了扶貧工作,她拼盡所有的力氣。駐村滿一年時,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黃文秀髮了一條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一年多時間,她帶動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人們感慨文秀的堅強和純粹。百色老區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滋養了她的精神氣質,在面對各種困難時總能勇往直前。黃文秀曾對朋友説:“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前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黃文秀十分孝順長輩。老父親一輩子嚮往天安門,她大學期間邊讀書邊做兼職,省吃儉用存下路費,把父親接到北京,幫助他圓了心願。2019年“三八”國際婦女節,文秀給母親送了個手鐲,內側刻着4個字“女兒愛你”……

  這位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為何讓基層幹部群眾這麼親近喜愛?她的猝然離去,又為何讓他們如此傷懷?我們嘗試着列出幾點:不忘初心的優秀黨員、扶貧工作中的“弄潮兒”、村民群眾的知心人、年邁父母的孝女……

  黃文秀已成為新時代青年黨員中的一名優秀代表。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中,廣大黨員、幹部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1800多名黨員幹部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名字和功績,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這幾年,我6次到百坭村採訪,與駐村幹部、村民保持着密切&&,關注着他們的動態變化。2020年底全村所有貧困戶脫貧摘帽,2021年夏天文秀幼兒園建成,今年村裏新開了特色民宿,我都由衷地感到開心,並進行跟蹤報道。

  今年清明節,我與同事懷着深切的思念製作短視頻《文秀,我們很想你!》,在新華每日電訊抖音號播發,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黃文秀的懷念,大家一直沒有忘記她。

  戰友們懂她。在文秀墓前,同事設計了一塊漢白玉的扶貧日記雕塑。每年清明節,曾與文秀共事的戰友,都會到百色百福生態陵園看望她,送上鮮花。她的同事們陸續接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在大家接續奮鬥下,這個村發生巨大變化,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超1.9萬元。

  家人也懂她。哥哥黃茂益代妹妹去北京領取“七一勳章”獎章後,便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妹妹激勵着我,我下定決心向她學習”。

  黃文秀有了更多“接棒者”。今年5月,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90後”陳竑任主動申請來到百坭村,成為文秀犧牲後的第四任駐村第一書記。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像文秀書記那樣,把根扎進這片土地。”一批年輕的駐村工作隊員、協理員、志願者傾情投入鄉村振興事業。

  芳華雖短,馨香永存。黃文秀永遠美麗、陽光、溫暖,像一首唱不盡的青春之歌。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文秀,駐村,群眾,百色,第一書記,扶貧,同事,工作,村民,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