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廢塑料“做體檢”!我國科學家破解回收難題-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6/27

10:1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智見

給廢塑料“做體檢”!我國科學家破解回收難題

2025-06-27 10:15:4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5版 新華智見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魏夢佳)塑料製品在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但大多數塑料不易分解,導致廢棄塑料難處理難回收,長期滯留於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成為環境治理難題。我國科學家採用核磁共振技術給混合廢塑料“做體檢”,以識別塑料內部關鍵化學結構,從而為其“定制”催化轉化方案,將其變廢為寶,轉化為多種高附加值化學品,這為塑料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開闢了新路徑。這一研究成果25日晚在《自然》雜誌發表。

  塑料製品廣泛應用於包裝、家居、汽車、電子産品等各行業。生活中的塑料垃圾往往是五花八門混雜在一起,較難回收處理。除了少量廢塑料可通過人工單獨分揀、能被較好回收外,大部分混合廢塑料需通過複雜分揀過程,費時費力、成本較高。回收産品多為一些低附加值的燃氣燃油等,經濟效益有限。

  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用核磁共振技術對混合廢塑料中的各種關鍵化學結構和成分進行識別,根據其不同化學特性,為不同批次的混合廢塑料設計“化學反應”方案,再採用有針對性的催化劑,高效製備出了苯甲酸、乳酸、雙酚A、丙氨酸等多種重要化工原料,大幅提升了廢塑料資源化的經濟性和環境效益。

  據悉,通過這種新方法,生活和工業中産生的複雜混合廢塑料,如餐盒、包裝袋、快遞袋、紡織材料等,不需經過複雜且效率低下的分類和分揀過程,全都可混合處理。“過去塑料回收需要‘挑品種’,比如泡沫塑料、紡織品、農用地膜、包裝膜等,現在通過新方法可以‘混着來’,不挑品種,還能産出高價值化學品。”馬丁説。

  《自然》雜誌同期發文評論稱“該成果是解決全球年産海量塑料問題的重要進展”。

  馬丁&&,塑料結構中存在高度有序的碳氫結構,應作為重要資源加以利用,實現其中碳氫資源的高附加值轉化。“我們希望在減輕環境污染的同時,還能幫助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國家減碳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廢塑料,混合,回收,自然,結構,附加值,生活,分揀,資源,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