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遠離“毒”“危”玩具-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6/02

10:2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 焦點

如何讓孩子遠離“毒”“危”玩具

2025-06-02 10:22:1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焦點

  五月二十七日,在廣西南寧市一小區外,學生們放學後聚在一起玩“捏捏樂”玩具。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

  給孩子挑選放心的玩具是不少家長群討論的熱點。“小玩具”關乎“大安全”,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毒”“危”玩具?怎樣合理選購、安全使用,讓玩具成為孩子的益友?時值“六一”國際兒童節,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毒”“危”玩具有何隱患?

  “本月我們又接診了一名3歲男童誤吞‘水精靈’的病例,十分痛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急診中心主任黃柳明介紹,“水精靈”是一種直徑幾毫米的彩色珠子,主要成分為親水性樹脂,吸水後體積可膨脹數十倍。“水精靈”在男童腹中滯留時間較長,不斷泡發,導致腸梗阻,最終通過開腹手術才取出。

  黃柳明&&,北京兒童醫院急診中心接診的玩具相關傷害病例中,“水精靈”和“磁力珠”最為常見。此類病例幾乎每月發生,低齡兒童尤其需警惕。

  急診室裏的案例,暴露出部分網紅玩具設計與材質存在安全隱患。

  專家介紹,在設計方面,有的倣刀具類玩具雖為塑料材質,但尖銳設計易造成意外劃傷;一些包含加熱模塊的倣真迷你廚房玩具可能引發瞬間火勢;“磁力珠”“水精靈”等小體積玩具誤吞風險高,近年來已發生多起兒童腸穿孔救治案例。在材質方面,部分“史萊姆”水晶泥含硼砂成分,誤食3至5克即可引發兒童中毒;有的慢回彈類解壓玩具“捏捏”可能釋放致癌物;一些“三無”劣質塑料玩具存在甲醛超標。

  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曾對“捏捏”等37款解壓玩具進行的測評顯示,超七成産品不達標,存在增塑劑超標、揮發性有機物和二甲苯釋放量過高。

如何科學選購,護航兒童健康?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送孩子一份安全禮物”選購提示,提醒家長們購買塑膠玩具、電玩具、金屬玩具、乘騎車輛玩具等務必選擇有“CCC”認證標誌的産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別和興趣選擇合適的玩具,避免選擇有尖銳邊角、小零件易脫落、彈射類等存在安全隱患的玩具;查看玩具的使用説明和警示標識,嚴格按照要求使用和保管玩具。

  除物理傷害外,化學危害也需警惕。“長期玩甲醛超標、揮發性有機物超標的玩具,可能對兒童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兒科主任王娜説。

  針對家長選購玩具,黃柳明提出兩大原則:一是“什麼年齡的孩子玩什麼樣的玩具”,避免低齡兒童接觸細小、尖銳或化學風險高的玩具;二是認準國家認證和標準,遠離“三無”或有刺鼻異味、可能含揮發性有害物質的玩具。

  據悉,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江蘇、安徽、四川等全國多地開展兒童用品安全守護行動,集中下架問題産品。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家長們如遇到消費糾紛,可及時通過12315&&舉報違規玩具商品。

出現緊急情況如何處理?

  兒科專家提醒,若孩子誤吞異物或接觸有毒物質,家長應第一時間送醫。異物在消化道不同位置,處理方式差異較大。早發現、早干預可顯著降低手術風險。兒童器官及神經系統發育未成熟,對毒性物質更為敏感。家長若發現孩子接觸玩具後出現突發性皮疹、呼吸困難、持續咳嗽或嘔吐頭暈,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我們在臨床還觀察到,許多家長帶孩子來到醫院後,並不確定孩子的誤服、誤吞情況,很多只説印象中某些玩具找不到了,懷疑誤服、誤吞。這就給診療帶來很大困難,因為有些異物可能體積很小、成分不明。”黃柳明説。

  因此,對低齡兒童實行“玩耍前檢查、過程中陪同、結束後收納”全程監護,對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進行玩具健康教育、游戲安全引導非常重要。

  王娜建議,教育與監管應雙管齊下,要加強玩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生産銷售行為,同時動態完善國家標準,對新興玩具風險及時預警。值得注意的是,幼兒園等教育機構因嚴格管理玩具准入,鮮少發生類似傷害事件。“通過科學管理,絕大多數風險可提前規避。”她説。

(記者顧天成 徐鵬航)

據新華社北京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玩具,孩子,兒童,安全,家長,材質,風險,精靈,超標,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