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輕幹部遇上“AI伯樂”
杭州余杭區人才選育管用的數字化探索
“您好,我是AI考官Doris,歡迎參加學員招收AI面談環節。”近日,在杭州市余杭區“青藍學院”的智能面談室裏,“95後”副科級幹部文繼鑫正在回答智能機器人考官的提問。AI測評系統通過分析應答者的語言邏輯、決策路徑等信息,快速生成了個人能力圖譜。
據了解,余杭區已將AI技術應用於年輕幹部測評考核、培訓培養、選拔使用等全流程體系。該系統將幹部性格特徵“三維”畫像劃分為D(目標驅動)、I(感染力強)、S(親和共情)、C(嚴謹專業)四類,可精準匹配對應的招商攻堅、群眾服務等崗位需求。目前,該區已為225名年輕幹部“畫像”,並招收100名幹部進入“青藍學院”,選派10名幹部到重大産業&&參與招商工作,分賽道進行精準培養。
“傳統結構化面試像是應試,AI測評則更接近真實互動。”余杭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介紹,為體現選拔公平性,系統還會對敲擊鍵盤、屏幕切換等面試中的異常行為進行監測。
AI技術不僅被用於測評選拔環節,還在年輕幹部培訓培養中發揮着獨特作用。在青橙國際創新創業中心,31名余杭區選調生進行着一場特殊的團隊對抗賽,各組要在一小時內協作完成穿插各類突發情況的航海任務。“我們將年輕幹部所需的七種能力轉化為量化模型,綜合個人測試情況和團隊賽中的具體表現,每位選調生的‘勝任力圖譜’就很清晰了。”余杭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説。
據介紹,為構建“能力測評-靶向施訓-反饋驗證-科學使用”AI賦能年輕幹部成長的閉環,余杭區還開發了多種“AI陪練”實訓場景,幫助選調生在基層鍛煉期間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青藍學院的“AI伯樂”到選調生的“智能教練”,余杭區用技術重構人才成長生態的同時,也在逐步探索覆蓋選育管用的全鏈條數字組織工作生態。
“叮!您領辦的項目‘噪聲污染專項治理暨寧靜小區創建項目’已通過審核,評級結果為‘A’。”杭州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年輕幹部楊博琛的“浙政釘”App彈出一則消息。這樣的智能閉環管理,源於余杭打造的年輕幹部“一諾一責一爭先”數字孿生檔案。
據了解,該系統通過打通政務數據流,對各層次960余名年輕幹部的日常工作進行測評,並由所在單位每雙月進行評級。通過該系統內的“年輕幹部駕駛艙”,可以對幹部“賽馬”積分,同時亮“紅黃”牌等。這些數據不僅是年輕幹部的成長記錄,也成為幹部使用的重要參考。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梓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