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課、兩小時”,體育正在回歸“C位”-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5/12

19:3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體育

“一節課、兩小時”,體育正在回歸“C位”

2025-05-12 19:32:5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7版 體育

  2025春季學期,各地教育部門密集&&文件,要求落實中小學每天“一節體育課”“綜合體育活動兩小時”。

  北京發布“體育八條”,要求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雲南啟動壯苗行動,以督導和飛檢落實“兩小時”硬指標。安徽蚌埠提出“無體育、不教育”,強調樹立“健康第一”理念。

  近年來,在應試教育和學業壓力下,體育課被佔用時常發生,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小焦慮的“四小”問題還未解決,又出現了“小糖人”等新健康問題。

  “一節課、兩小時”的舉措,正是為破除上述病態內卷、回歸育人本質,也是撬動教育生態重構的有益嘗試。

  伏爾泰説過“生命在於運動”,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毛澤東寫下“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陶行知認為“健康是教育的出發點”。體育在育人中的獨特功效,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不但在於“強身健體”範疇,而且是塑造完全人格、培育核心素養的關鍵載體。

  因此,近兩年逐漸細化的中小學體育改革,不僅是對當下青少年健康問題的干預,更關乎民族未來競爭力。

  “兩小時”並非目的,但對運動時長的剛性要求,有助於杜絕體育陰陽課表等現象,也在倒逼廣大中小學切實“動起來”。

  改變正在發生。為解決師資短缺,蚌埠市鼓勵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老師兼職體育;為彌補場地不足,昆明市中心“麻雀”中小學將整個學校拓展為運動場;為豐富“兩小時”,合肥市引入了魔鏡跳繩PK、AI智慧跑道等科技手段。

  當然,政策如何更好落地,兼顧剛性與靈活性;如何防止體育應試化,避免“兩小時”全是跑跳投的枯燥機械填充;如何與手機搶孩子,引導青少年養成終身運動習慣,還需更多探索細化,更需家校社協同發力。

  但無論如何,當孩子們能夠自由奔跑時,是在跑向“新時代合格接班人”的成長之路——這條路或許會暫時佔用作業時間,卻將為他們人生的馬拉松儲備無法估量的健康資本與生命能量。

(記者李麗 丁文嫻 周暢)

新華社北京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小時,健康,中小學,發生,教育,體育課,運動,要求,問題,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