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化身“賽博導游”助力文旅融合發展
新華社太原電(記者張磊 陳志豪)近日,來自大連的游客吳洪博通過人工智能規劃了一場精彩的山西深度游。他在AI工具輸入目的地、時間、預算、興趣偏好,一份個性化定制的7日旅行路線緩緩躍於屏幕。拿着這份詳盡的交通、景點、住宿攻略,他對這個完全陌生的省份開啟了一段便捷、高效的“AI之旅”。
吳洪博是個武俠迷,一直對武俠小説裏常提起的“雁門關”心嚮往之,他這次專程休假來山西旅游。面對眾多的旅游景點和複雜的線路規劃,AI給出了一份涵蓋雲岡石窟、應縣木塔、雁門關等熱門景點的攻略,還根據吳洪博對古建築和美食的喜好,推薦了一些小眾但極具特色的景點和當地美食。
吳洪博説:“這次借助AI規劃的山西深度游,真的給了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推薦的景點和路線都很符合我的口味,讓我對山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一”假期,旅游市場持續火爆。人們在享受旅行的同時,也對旅游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持續迭代,“賽博導游”應運而生。“DeepSeek定制五天四夜山東旅游攻略”“AI生成成都兩日旅游攻略”等內容層出不窮。AI最大的亮點是通過智能算法,能夠依據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快速生成定制化的旅行路線,解決了傳統旅行規劃耗時費力的問題。行業分析師指出,2025年將成為AI導游爆發元年。
在旅行過程中,AI還能為游客提供實時導覽服務。通過語音識別和精準定位技術,AI能夠為游客詳細講解景點背後的歷史故事和文化內涵。
來自河北的游客劉喜雷在太原晉祠游玩中,並沒有請人工導游講解。劉喜雷説,當地推出AI伴游助手,去哪個景點,通過定位可以實時講解,游客還可以通過手機獲取景點的歷史文化信息和3D虛擬展示,增強游覽體驗。
傳統導游的知識儲備可能受到個人經驗和學習範圍的限制,AI則可以整合海量的旅游信息,包括景點介紹、歷史文化、美食推薦等,同時,AI導游還能實時獲取最新旅游資訊,如景區門票價格變動、交通管制情況等,為游客提供更為及時全面的信息。
隨着AI風席捲全國,各大景區也在加速“武裝”。近期,安徽黃山、江西廬山、重慶三峽龍脊等景區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在智能交互、場景服務、伴游體驗等方面優化升級。山西省文旅廳引導山西各地景區利用互聯網、AI、VR等技術,升級景區服務設施及智能化設備。皇城相府景區通過結合5G、VR、AI等前沿科技,以輕盈的方式講述景區厚重的歷史文化,為游客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務。
馬蜂窩的“AI當地指路人”項目將服務延伸至更廣維度。馬蜂窩目的地研究院院長孫雲蕾説,&&精選在地生活超過五年的居民訓練AI模型,使得每個“指路人”都帶有獨特地域印記。例如福建專區的“姜母鴨AI”能如數家珍般説出藏在巷子裏的老字號,貴州版“指路人”則精通辣味美食的隱藏吃法。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認為,AI技術既能滿足游客對定制旅行的需求,又有助於景區精準提供匹配游客需要的産品和服務,不僅提升了游客的旅行效率和體驗感,也為文旅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AI導游有望與真人導游相互補充,共同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旅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