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下“躺平”標籤,為青年搭建成長的“梯子”
近年來,隨着“00後”進入職場,他們常常因異於前輩的獨特言行而“被熱搜”。而在有些報道中,年輕人也被貼上“躺平一代”的標籤。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把鏡頭拉得更廣些:有的年輕人自嘲“脆皮打工人”,卻在夜校點亮新的“技能樹”;有的年輕人嘴上説着“佛係”,卻不忘熱愛而為夢想奮鬥……在科研攻關、體育賽事、鄉村振興等舞&上,年輕人從未缺席,一直在為偉大事業注入青春力量。當我們更立體地看待當下的年輕人,那些看似“躺平”的青春敘事背後,鮮有“擺爛人生”。
無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面對加速進步的社會,面對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困難與煩惱,沒有人能避免迷茫、焦慮、抱怨,甚至氣餒。一時的狀態、個別的抱怨,不應被過度解讀,讓群體被加上刻板化的標籤。社會的發展終歸要靠代際的接力,每代人的成長都是時代進步的注解。
摘下年輕人的“躺平”標籤,為他們搭建成長的“梯子”,我們就能托舉起一段段充滿希望的人生。為應屆生提供免費或優惠公寓、為青年項目設立“青創板”爭取更加豐厚的市場支持、以真金白銀的生育補貼緩解青年夫妻生育壓力、落實落細政策保障休息休假權益……近些年,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建設青年友好型社會,不少政策贏得真心叫好。
為年輕人搭建的“梯子”,就是要搭在時代與青年人的需求點上,引導青年群體健康成長。當他們理想觸底、攀登吃力,搭好職業發展階梯,及時給予政策與精神補給;當他們屢屢碰壁、試圖放棄,搭好創新創業雲梯,包容地給予更多試錯機會;當他們前行緩慢,或者選擇了更為坎坷漫長的道路,搭建社會保障階梯,從容地給予時間和耐心……為年輕一代鼓足勁、加好油,他們自然能在奮鬥中找尋到人生的意義,向着五彩斑斕的夢想不斷出發。
從“非主流”到“二次元”,從“殺馬特”到“國風少年”,總有一些標籤被貼在年輕人身上。但正是他們,用自己的腳踏實地,在人生的賽道上跑出了屬於自己的佳績。請相信,面對時代的考卷,青春,永遠會給我們最動人的答案。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烏夢達 田晨旭)